越王勾践剑会在帝都博物院展览一周,再加上周二并没有放假,因此人不多。
但是也不是很少。
在越王勾践剑的展览柜周围,还是围了不少人。
有不少人拿出了手机,拍下了这绝世的珍宝。
旁边,一个年轻的女解说员解说着这把剑的发掘故事。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两湖大地江陵望山楚墓群中。
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造型上,越王勾践剑属于青铜剑,制作精美。
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
年轻女解说员的语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详实的记述着这一段历史。
“在战国末期,即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
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他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
“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两湖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发掘出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这柄铜剑。
根据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
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但是为何这一把宝剑,会出土在楚国贵族的墓葬呢?
时下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
另一种说法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已经不为人所知,但是这一把历经数千年而锋利不变的宝剑,已经成为华夏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年轻女解说员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脸上带着笑意,又道:“昨天,时下最为火爆的节目《对话古今,国宝有灵》放出了预告,第九期的主题是卧薪尝胆!
想来易泽老师下一次要搬上荧幕的,就是这一把越王勾践剑,我很期待,他会采用哪一个传说,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听到从女解说员口中说出自己的名字,易泽微微一愣。
不知不觉间,节目和他的名气,已经如此庞大了。
看着眼前展览柜中寒气逼人、锋利无比的越王勾践剑,易泽心中除了赞叹古人技艺之高之精之外,还有一个奇怪的想法。
就是这把越王勾践剑,属实是短小精悍。
完全没有看图片时的那种修长的感觉。
果然角度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