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永宁伯从开封府城离去,宣大各部兵马也陆续返程。
魏知策、李际遇、袁时中这一路走京畿,沿官道经顺德、真定、保定三府北上,过紫荆关、马水口直入宣府镇保安州。
山西总兵李辅明与张广达的朱雀营一路,他们走轵关径,沿官道经平阳府、汾州、太原府北上,先入山西,再入宣大。
而大同总兵王朴这一路走太行径,沿官道经泽州、潞安府、沁州、辽州、太原府北上,也是先入山西,再入大同镇。
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返乡之路,每经过各州县城池的时候,都有许多当地官绅登城观望,也有许多地方百姓出城观看。
不论是勇毅军,还是大同军,又或者是山西军,他们都恪守军规军纪,沿途遇城不入,更不滋扰经过的村寨庄屯,就算有时候采购些军需物品,也都是平卖平卖。
…………
但是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小插曲……
在山西的泽州、潞安府,以及平阳府的南半部,有许多的商铺、店家拒收勇毅军的军票,他们只认现银,以及各家银号的银票,即使宣北银号的银票也行,就是不要勇毅军的军票。
对此,张广达、李辅明和王朴都十分气愤,他们认为是宣大三镇的血腥杀气,还没有飘到山西南面来,所以这些商家才会如此猖狂。
不过,气归气,毕竟勇毅军的军规军律摆在那里,他们也不敢真的做出过格事情来,最终还是以随军携带着的银钱和银票结了账。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永宁伯张诚也是早有预料。
对于这一现象的存在,永宁伯并未感到忿怒与焦急,在他看来自己发行的军票和银币如今已经在宣大三镇通行,具有了存在的基础。
而且,辽东地方的军头、商号也都对勇毅军军票和银币给予认可,尤其是勇毅军铸造的银币,更受大家的欢迎。
现在,通过这一次的援剿河南行动,永宁伯更是将军票和银币打入了开封、河南、归德三府,并且在黄河北岸的彰德、卫辉、怀庆三府,也受到了一些当地大商号的接纳。
毕竟勇毅军的官将和战士们消费能力惊人,就算是在行军沿途的暂时停歇,其购买力也是相当强的了,更别说在其驻扎地啦。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勇毅军采购军资,虽然从不赊欠,但如果不认军票的话,他们就只采购一些急需物资,其他的都到认军票的商号去采购。
正是因为这一点,河南大多地方的商号、商铺,只要是稍微大一点的,都对军票十分认可。
因为,这些军票到了他们的手里,也并非是无用的废纸,他们可以用这些军票去宣大购买当地特产,尤其是勇毅军各处工坊出产的好物件。
只不过,一些小商家、小商铺对此心存疑虑,他们其实也是听信了身边那些世家大户们的谣传,又或者受到了他们的威胁,才拒绝收取军票代替银钱。
最坏的当属那些世家豪族和乡绅官吏,他们不敢当面硬刚永宁伯的大军,却在私底下小动作不断,一面相互勾结,串联起来诋毁永宁伯声誉,一面动员起各自身后的暗藏势力攻讦永宁伯和勇毅军。
而更为可恨的便是,他们自己名下商号承认军票,这边收了军票转身就去宣大采购紧俏的商货,可另一方面又大肆造谣,声言军票就是一张废纸,逼迫那些小商铺不认军票。
在勇毅军的一些将领看来,他们此举几乎等同于宣大地方上那些通奴商家之行径,完全可以按照通贼之罪来论处。
但永宁伯不发话,他们也只能私底下发发牢骚罢了,完全拿这帮子恶豪劣绅没有一丁点的办法!
…………
随着宣大一系各路官军的陆续撤出,河南地方上的粮草供应压力登时减轻不少。
但无论是各处官道上,还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