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小,价格还很便宜,这一切的实现,同样是空气凝胶的功劳。
当然,除了轨道交通外,这里的车辆也都是电动的汽车,西北的风能和光伏发电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完全可以满足沙蜃城的用电需求,甚至已经开始外售电力,所以这里的能源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机器人规模,沙蜃城是全球第一个实现机器人普及化的城市,这里大街上到处是各种机器人,清扫道路扫地机器人,无人驾驶的汽车也是机器人,商场里的导购,酒店里的接待,各处建筑和设施的维修养护靠的都是机器人,甚至连街上走路的也有很多机器人,这都是家政机器人,要么是陪着主人在逛街购物,要么就是帮主人出来办事。
从一个沙蜃城就不难看出这些年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完全走入了人类的生活,取代了人类的大量低端工作,不过这并没有冲击人类的生活,因为机器人的主人虽然不用发工资,但是要交税,而且是高昂的税,这些税就作为补贴下发,以缓解底层劳动者的困难。
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即便工作被机器人取代了,但是管理还得是人类,也就说,机器人是与人类同时工作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清洁道路的是扫地机器人,但是它的上级就是人类,可能一个人类管理三四个机器人,这些管理者一般不进行实际的劳动工作,主要是负责指挥这些机器人工作,当有些地方清洁困难,需要人为辅助的时候,他们才会出面处理,这样了相当大的工作机会。
当然,每个城市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就拿沙蜃城来说,这里的生活水准是每人大约一个月3000元的生活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想在这里生活,不考虑买房,不考虑置办大的资产,单纯的衣食住行需求是3000元,而这里的人员最低工资是4000元,那么所有不到这个限度的人,政府会补足这些人的工资,用的当然是机器人交的税。
而如果有些人没有工作呢?
那也没关系,如果这些人想继续在这生活,政府会为他们工作,这些工作包含的内容很多。
比如沙蜃城周边有大量的绿色种植温室,那里需要大量的人员养护,虽然设备都是自动化的,但是总要有人看管吧!
比如养老院,各种护工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但是总要有些真人陪老人说话聊天吧!
比如义工,政府总是不定时的举行一些活动,原本这些活动都需要在各部门征调,现在不需要了,直接安排这些无工作的人来做。
等等诸如此类的吧!工作的机会有很多,不会让人发家致富,但是也不会让人为了衣食住行而烦恼,而且工作强度不大,这些人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这是为他们能脱离这种政府扶持条件上的支持。
当然了,如果非说有人不思进取,就是想躺着让政府救济,那样没什么关系,无非就是一个人简单的衣食住行的支出,这对沙蜃城来说不算事,尤其是人工合成蛋白和人工合成淀粉已经商业化,完全可以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但是,如果真有人这么做了,那么他就等于自己把自己的上升渠道掐死了,想发家致富咸鱼翻身,那是不可能了。
虽然沙蜃城的快速发展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但是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我原本的初衷,我越来越感觉这座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在我的控制之内了。
因为原本的计划是这里要作为一个对抗人工智能的反抗基地,所有的建设都是以安全、防护,还有自给自足的生产为基础的,这种基础对人数的控制是及其严格的。
但是,目前的城市发展已经陷入了飞速增长的模式,因为很多外部企业的加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都不能联通我的地下防护空间,仅仅是居和生活空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