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这都是一条计中藏计的连环计策。
司天台在有所预知的情况下,故意隐而不报,以这场“突如其来”的日蚀作为发难的借口,并进而挑起“违背祖法”的制度之争。
这还只是第一层计谋,也是准备用来让人识破的计谋。
以改制一事为名,行攫取权柄之实,这便是隐藏于在第一层计谋之下的第二层计谋。
应当承认,改制一事的确很容易混淆人的视线。
新“科举制”与“两税法”对士族门阀的利益无可非议地产生了触动,那些出身士族门阀的官员会借机反对,本就在常理之中。
要知道,当年新“科举制”刚刚开始推行时,其实就曾有过一些反对之声,不过因为新“科举制”当时披着招募人才的名义进行,又在紧张的战争之中,且并没有从根本上触痛士族门阀。
再加上确实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还保卫了大唐,最终才得以将这项新颖的人才选拔制度保存了下来。
待到越来越多的中原、河北士人南下长安,并入朝为官后,针对新“科举制”反对声一度又曾高涨过。
所谓常见则不疑,若是以改制一事作为幌子来掩饰其他的企图,倒是再方便不过。
不说其他朝臣,就以这里的六人来说,代宗皇帝、齐王、杨错,甚至包括元载、李泌在内,似乎都被这道幌子给蒙蔽了,若非有裴遵庆点明,恐怕短时间内是不会想到权势之争上去。
倒不是说元载和李泌的智计比不上裴遵庆。
元载是关心则切,对新“科举制”等制度过于重视,让他失去了冷静思索的立场。
特别是杨炎和元载的私人关系还不错,正是在杨炎的调解下,才让当年在山南西道给杨错使绊子的元载和杨错和好。
李泌则是介入朝争过早,其后便一直在协助元载与那些力主改制的朝臣舌辩,加之近几日从襄阳传来师父身体欠佳的消息。
心分几用的李泌,也不会有时间去思索多余的事情。
这么一来,他们便有如当局者迷。
相比较之下,裴遵庆这几日一直冷眼旁观,没有介入。
以局外人的身份,他自然可以抽茧剥丝一般地透过种种假象,准确无误地抓住事情地本质。
“萧程是潞州人,更是与侍中苗晋卿、程元振是旧交!”
李泌挑了挑眉头,突然笑了起来,“现在想起来,当日裴相弹劾萧程时,好像就没有人为其申辩求情。司天台虽然失职,但并非谋逆大罪,纵然上书为其申辩几句,也不至引火上身。”
李泌的这几句话,直接指向了问题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司天台事先究竟有没有预测到日蚀的到来。
如果的确是未能预测,倒也罢了;反之,假使业已有所察觉,却故意隐而不报,此间的问题就大了。
不能及时预测“日蚀”这等影响力巨大的天象,身为司天台博士的萧程肯定要承担极大的过失。
最严重可能会像夏朝的那位醉酒的太史令一样被处斩,最轻也会被罢官。
没有哪一个人会愿意去无缘无故地承担这样的罪责,除非他受到了利诱或是威胁。
那么,有谁会利诱威胁萧程?
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萧程是潞州壶关人人士,通晓经易,在当地名声颇显。
去年十月时,他才自潞州南下,并于十二月入朝为官,出掌司天台。
以前一直安分守己,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
同时如李泌所说,他与侍中苗晋卿、骠骑大将军程元振关系相当不错,联系上这几日来的朝争的进展。
裴遵庆的分析,实在是让人无法推翻。
自去年也就是宝应元年四月,代宗皇帝继位以来,朝中官员的构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