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势(2 / 3)

肃宗道:“我膝下诸子,独长子李俶和三子李倓最是优秀,我也最喜欢。但是现在,我却不得不面临一件事情,那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人选。我属意李倓,但淑妃和先生都属意李俶,不知道贤婿以为选谁合适。”

杨错心里一个咯噔,心说原来是这个烫手山芋,我该选谁好呢?

肃宗看杨错不答,诚恳的说道:“贤婿尽管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有外人知道。”

杨错继续沉思不答,但神情有些古怪。

肃宗看了,催促道:“贤婿但说无妨,我保证不会说出去。”

杨错本来想举太宗的例子,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苦思举什么例子比较合适。最后想不出来,只好道:“臣想问陛下一句话,陛下难道不打算立广平王为太子吗?”

肃宗道:“当然要立李俶为太子。”

杨错道:“陛下既然要立广平王为太子。臣就说一说太子的职责,太子出则统军,入则监国。陛下正值盛年,不需要太子监国。现在天下兵马大元帅就是统军,怎么能假手他人。”

肃宗沉默不语。

杨错继续道:“还有一句话,请陛下赦臣无罪,臣才敢说。”

肃宗抬手道:“尽管讲来,朕赦你无罪。”

杨错道:“我朝太宗、玄宗的旧事,陛下应该知道。玄宗长兄为何推辞太子之位,想必陛下心中有数。”

肃宗听罢身体一颤,寒意陡生。

杨错忙跪拜,恳求肃宗恕罪。

肃宗道:“贤婿之言,是忠臣说的话,我都记下了。此去回纥路途遥远,贤婿需要快去快回,不要令朕悬心。”

杨错跪谢陛下天恩,见肃宗没有别的话吩咐,于是缓步退出大殿。

次日平明,杨错率领所部兵马离开了朔方。

一行人刚离开不久,肃宗下诏敕封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泌为大元帅府长史。

玄宗有些恼怒,但是没有当场发作,只推说身体不舒服,不便立即作出决定。

使者不敢抗命,只得退到馆驿歇息,等候玄宗的处置。

韦见素是自始至终扈从玄宗到蜀郡的宰相,也是唯一的大臣。当他看到玄宗因肃宗的事情,闷闷不乐。便进宫觐见玄宗。

玄宗听说韦见素来了,在后花园召见他。

韦见素道:“陛下似乎有些闷闷不乐,莫非是因为太子擅自登位的事情?”

玄宗愤怒道:“竖子趁我在蜀郡的时候,竟然自立,枉费我的信任。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该废了他。”

韦见素不搭腔。

玄宗自知言语有失,咳簌一声缓解尴尬。随口问道:“韦卿以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韦见素道:“臣不说过去,只说未来。恕臣直言,若陛下想颐养天年,还是应该尽早传位比较好。不然君臣父子兵戎相见,祸福难料。”

这样赤裸裸的话,只有韦见素能说。也只有韦见素说了,玄宗才能听得进去。

玄宗叹息良久,最后决定逊位。

次日,玄宗将国宝玉玺、冕服玉册等,交给韦见素、崔涣和房琯。由他们送到灵武城,并且叮嘱他们好生辅佐新帝。

玄宗派给肃宗的三个人,我这里细说一下。

韦见素在书的前面就提过此人,是杨国忠的走狗,唯唯诺诺一辈子。肃宗不喜欢他,等韦见素到了彭原后,被肃宗免相。

崔涣,无足轻重,不提也罢。

单说这个房琯。此人是河南郡人,唐朝宰相房融之子。因父亲的缘故,早年在弘文馆读书。此人以复兴天下为己任,可以说是胸怀大志的人。肃宗也因为房琯的盛名,倾心相交拜为宰相。

房琯,这位志大才疏的宰相。将给大唐王朝一剂毒针,迫使唐王朝不得不做出一个重大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