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宜州旧事(3)(2 / 3)

啊,扭开了,像鸟一样转圈展翅飞翔,像熊一样左摇右晃地走路,像老虎下山一样奔突,像蛇在滑行,像鹰在飞翔,跳起了舞蹈。

女人高兴时也模仿鹰捉天鹅,狗撵兔子,人围野猪的架势,在家门口的场地上跳起了舞蹈她们的舞姿优美而妩媚。人得疾病,部落人们带水果吃食去探望他,见其不愈,在其门外跳舞,表示诚意娱神,让神被感动了,帮助病人驱逐疾病,病愈,又跳舞,同庆战胜病魔。

玛虎,即面具,多用草、树皮、兽皮、龟盖、鱼骨、海贝制成,玛虎或慈祥、或沉思、或诘问、或惊疑、或凶恶、或哭泣,千变万化。它们代表某一种动物、植物、天文现象、甚至是阴曹地府里的妖魔鬼怪,在人们面前活灵活现地表演。

人们头戴某一种玛虎,就象征它,展示它生命的活力,发出它的声音,表现它的动作,又蹦又跳,又唱又叫,还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有追逐打斗的场面,令人紧张,令人感动落泪。歌舞完毕,人们聚在一起,拍掌而乐。

每年初春播种的时光和秋天收割完庄稼的日子,人们感到自己部落在天地之间规矩而有序的生活应当及时奏告天神,于是,人们在老人的带领下,围站在古树或班吉下,击其朝四方而歌,他们的声音震撼山河“我们部落与日月同在啊……”

人们敬重太阳,太阳带来了生命,它是万物之神。因此,每年春天,各民族都有向太阳感激磕头的习俗。磕头,须选择平地,无兽迹,无墓莹,清洁干净之处。人面向太阳初升的东方,每次磕三遍头,一共磕三遍九次头。如果少磕必殃,有不明不白疾病祸难。

华北至辽河一带部落自称太阳部落,是太阳的子孙,黑水白山渔猎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均敬日,从鄂霍次克海至乌拉尔山的各渔猎民族均如此如玛雅人、印第安人至今仍此称。宁夏、陕西一带部落则“以月为号”。

以月为号的部落以月圆为美满,以月缺为缺憾,出现月食,大伙惊慌不安,认为“天狗吃月亮”,酋长挨家挨户喊“都出来敲鼓,吓退天狗!”于是,急骤的鼓声嘭嘭响起,直响到黎明,这正是敬月的痕迹啊。

人们崇拜鹰,敬鹰。祭祀的时候,模仿鹰凌空飞翔的样子,意喻鹰神附体,从而获得鹰一样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在他们看来,鹰高飞在天上,与天神接近,是天神的子孙,通晓神灵,不可冒犯;鹰又翱翔天际,自由自在,真是令人羡慕的自由化身。

人们崇拜奇形怪状的老树、山谷、河湾、石头,觉得它们有神灵,它们看不见,无形状,专门隐藏在隐蔽之处,依栖在那里,所以,那里也带有奇怪的气息,人若对其不敬,要遭报应。只有一一叩拜,才能平安无事。

人们崇拜男性生殖器,视其为生命之根。他们做出石头的、泥的、木头的生殖器模型,当做祖宗供奉。如果在路上碰到形似其的枯木、石头,也不敢在它面前有不敬举止,而是好奇敬重地多注视几眼,或磕头,或缄默无语,悄悄离开……”

老妪讲到这里的时候,被固定在凳子上的洛锦舒,表情一言难尽。

“人们敬重母亲,这是缘由女人一直带着孩子,带成大人,他们形成遵从母亲意愿的习惯。女人寿命比男人长,从而见多识广,常常说出好主意。

能够记忆讲述宗族祖先支脉关系,掌握伦理道德,处事公允的老女人是镇族之宝,受到全部落的尊敬。这位女酋长头簪珍珠,周围饰以贝壳,右臂系着酋长标志的黑袖标,右手拿着鹰头酋长杖,表示权力至高无上。

擅讲古的老人受到众多部落的尊敬,就例如我,常被请去讲故事他们被让到火炕里坐,火盆烤着前胸,慢悠悠地讲起来了。炕上地下坐着站着一屋子人,连门槛都坐着人,静静地听。老人不但能讲,还能唱,还跳舞。他们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承载者。他们的故事简直是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