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华人设计师培养计划(3 / 4)

激荡1980 熬夜爆更 4710 字 2021-06-07

钱足够了,社会地位自然也就有了。

但对于像华人这样一直备受歧视的少数族裔来说,则要更加艰难一些。你想要加入主流的圈子,又不想被人当肥羊,最好还要有一些钱之外的东西。

后世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美国华裔参与政治的热情之所以一直不高,是因为美国的政治人物并没那么容易当,连收受几十美元的赠礼都可能导致政治生命的终结。

这完全是一种谬误,美国政客中的“包青天”,那是比中国旅美大熊猫还稀少的珍贵物种。

哪个政客敢拿钱不办事?否则几年后竞选连任时,还想不想金主们继续给你捐款了!

华人不参与美国政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长期被歧视。华人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美国连人格平等都无法保证,自然不可能参与政治游戏。要知道美国废除排华法案,距今还不到四十年。

其次是华人在美国的力量太弱了,实际上在1965年之前,华人每年移民美国的数量,一直被美国政府严格限制。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早期华人又以从事最低端的体力劳动为主,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可言。华人不像犹太人那样,从一开始就操控着美国的金融,虽然人少但是钱多。

实际上华人最为一个十分上进的民族,不可能没有改变自身地位的冲动。

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内力不从心罢了,就算没有周阳这只蝴蝶,赵晓兰、骆佳辉等华裔政客,也会从八十年代开始崭露头角。

而这背后自然是有历史原因的!宋美龄1943年赴美寻求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之后,美国出于拉拢中国的需要,才顺势废除了排华法案。

随着排华法案的废除,美国对华人移民的限制,也比之前稍微宽松了一些。于是四十年代末的国内战乱中,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开始移居美国。

这些人和之前的华裔并不一样,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子女自然也大为不同。实际上第一批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华人精英分子,大都是这些人的孩子。

比如赵晓兰、骆佳辉这种后世能够入阁的华裔精英政客,以及像周阳之前准备投资的ca公司创始人——王家廉这样的商业经营。

在这之后,第二批以雅虎的杨志远为代表第二批华裔精英,则是受惠于美国1965年通过《移民法修改案》。

从此之后,华人开始大规模涌入美国。而他们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开始大量攻占互联网、半导体、计算机、生物制药等领域。

别看美国梦吹得震天响,实际上美国社会早已十分固化。底层人想要跃升阶层,并没有那么容易。最主流的方式也就两种,要么智力高人一等考入名校,要么身体素质超群成为体育明星。

华人自然大都走了前一条路,因为华人家庭对教育普遍和重视,父母即使自己省吃俭用也愿意供子女读书。

而高投入自然会有高回报,华裔孩子成绩出色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美国社会却很快形成了一种华裔只会傻读书的刻板印象,反过来觉得华裔是在钻制度漏洞,要求限制华裔的录取比例。

名牌大学除了可以增加学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你带来一个叫校友的关系网。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同学关系基本局限在本班级、本专业之内。初中、高中的同学情谊,往往比大学更加牢固。

至于像美国华埠里面,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网是同乡会。但美国不一样,最铁关系是大学里的兄弟会,此外校友圈许多时候可以决定你的就业。

比如《金装律师》里那所只招收哈佛毕业生的大律所,这样极端的例子在虽然不多见,但并不是没有。

而像林建忠这样没校友圈可以混的,成为千万富翁差不多就已经到天花板了,最多也就在华裔社区里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