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全信书不如无书。欧美资本市场长期形成的信用评价体系并非完美无缺,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不足。
且不说像标准普尔、惠誉、穆迪这样的评级机构,出于自身的利益,会不会有所偏颇。就算他们如上帝一般公正,那些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展现的也只是一家公司的过去而非未来。
投资者们用过去的数据去分析未来,自然会产生偏差。米尔肯成功抓住了这个体系里面的漏洞,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能力的判断,以及所属行业前景的分析,在七十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周阳也开口点评道。
成功者自然更容易受到追捧,华尔街推崇米尔肯的人大有其在。但是没有谁能受到所有人的欢迎,周阳眼前的马丁·弗里德森,对“垃圾债之王”显然就不太认可。
而这也正是周阳所希望,他不需要米尔肯的迷弟。要知道垃圾债券在红极一时之后,最终还是因为风险过高,褪去了最初传奇的色彩。
大量把米尔肯视为神明,闭着眼睛买他推销的垃圾债券的投资者,最终以亏损累累收场。德崇证券也在1990年破产,成为自大萧条之后七十年来,华尔街倒下的第一家投行巨头。
七十年代只能算是垃圾债券崛起的序幕,米尔肯还在靠自己的眼光赚钱。
毕竟准确判断出哪些濒临崩溃的巨无霸能够涅槃重生,哪些刚刚冒芽的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真本事。
而进入八十年代之后,米尔肯等人为垃圾债券发明了一种新玩法——杠杆收购。
某位投资者觉得某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低估了,准备对其进行全资收购。但他自己手中并没有多少资金,于是去求助银行,以即将被收购的公司资产作为抵押来提前贷款。
银行肯定不会轻易同意,因为一旦收购失败,中途付出的成本都会打水漂。更何况银行的抵押折现率不可能达到100,就算银行同意发放贷款,收购者依然还有3到4成的资金缺口。
这个时候米尔肯就站出来了,他用发行垃圾债券的方式,来为收购者筹集那部分资金缺口,使得空手套白狼的游戏真正成为了可能。
虽说美国在八十年代兴起杠杆收购高潮,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构成的。但米尔肯经营的垃圾债券业务,绝对是其中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
“查理,卡罗琳之前告诉我说,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让米尔肯为我们发行债券,请问我能知道缘由吗?”弗里德森严肃地问道。
“关于国会山正在推进税收豁免法案的事,卡罗琳应该已经提前向你解释过。储贷协会有很大概率可以甩掉亏损,重新轻装上阵。而这种有机会涅槃重生的行业,正是米尔肯最喜欢投资的方向。
当然,这还不够,正如你之前说的那样,想要获得米尔肯的全力支持,最好能够提前收获他的友谊。我虽然与他还没有见过面,但却相互通过好几次电话。
实际上我们俩在许多问题上聊得非常投机,我在领导的美林香港资管部,还在他的推荐下购买了150万美元的垃圾债券。”周阳笑着说道。
“查理,恕我直言,这并不够。如果我们准备收购一家总资产为2亿美元左右的储贷协会,至少要动用1000万美元的资金,而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弗里德森颇为郁闷的看着周阳,就差直接说——只通过电话建立友谊,在金钱面前根本不靠谱,谁信谁是真傻子。
“哈哈,你放心好了,我并不是三岁的孩子,不会真的那么愚蠢。不知道卡罗琳有没有告诉过你,她之前是我的客户。
我在香港运营着一个总规模为2000万美元的资管项目,从六月底封闭到现在,已经收获了3500万美元的浮盈。
我在我的团队里有着绝对的权威,如果米尔肯对我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