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皇子到——”
“皇上驾到——”随着这一声尖细的嗓音传来,原本喧嚣的会场骤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站起身来,恭敬施礼“皇上(天可汗)万福金安。”
响亮的朝拜声正式开启了宴会。
陶宜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携美入场的四皇子。即便是在如此隆重的场所,那双轻浮地手依旧在美人身上流连嬉戏。像他这样的风流种子,单从外表来看,倒不像是心机深厚的人。不过人不可貌相。
四皇子依旧是嫌疑人之一。
而后她的视线落从诸位皇子身上扫过,毫不意外五皇子和其生母赵婕妤皆未来此。有一个痴傻的儿子,对于当今圣上来说可不是光荣的事情。
最后,她看向若羌使团的坐席。这才发现若羌使团的领队一直盯着她,嘴角弯起,目光中却无丝毫笑意。
“若是你不愿乘东风,那我们便送你上轻云。”
琵琶之上刻着的话语从陶宜的脑海里掠过。
是了,那样一群人怎么会放过尚且有利用价值且必定在掌控中的自己?陶宜惨然一笑,或许自己今日不该来。
但她还是来了。
她想要看看,他们到底准备做些什么。
在陶宜心绪不宁的时候,礼部尚书叶则厚先是念了一大段辞藻华丽的官话,而后和诸国使者共饮美酒,在气氛逐热烈起来之时,诸国一同签订盟约。
盟约谈成之前所付出的诸多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在叶则厚的带领下,诸国一起盟誓,慷慨激昂。
一桩正事告一段落,而后皇帝亲自发言了几句,便将第二件正事提上议程——封赏二皇子李溪河。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功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後,贻谋裕作政之方。兹以覃恩封尔为“秦王”,赐九锡,赏万金,封八千邑。”
封赏一出,众大臣们面面相觑。年仅二九年华的李溪河得此殊荣,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太子,他正坐在自己案几前,目光从容的看着风头隐隐超过自己的李溪河,神情之中仅有祝贺之意。
李啟和李溪河不睦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不承认李溪河评定匈奴的伟大功绩。
如此厚赏是李溪河应得的。
坐在李啟身边的兰若看了看李溪河,又看了一下太子,保持了沉默。
而被千百道视线包围的李溪河半跪在大殿正中央的红毯之上,他没有接下临汾总管交到面前的圣旨。
顶着无数的压力,他拿出封皮之上写有请封字样的奏折,声音响亮“臣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