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州待了将近三天的时间,在这三天里李恪和突利谈了很多问题,主要是涉及到突厥的民生问题。
这四年,突厥归顺大唐之后遇到灾荒之年,都能受到求助和补给,生活倒也过的安心舒服。
所以,很多突厥人都想放弃游牧的生活,想到大唐腹地做耕地的农民。
而突利也觉得这才突厥的出路,这才想跟李恪商量。
李恪自然觉得这个问题不需要商量,可以立即执行。
因为在大唐的南方,很多地方的荒地还没有开垦出来,很多地方没有得到开发,而突厥游牧民族善于吃苦,将他们放到哪些地方是再好不过。
只是眼下大唐还不是李恪一个人说了算,而又遇到了吐谷浑跟大唐之间的战争,李恪才跟突利商议的时候,决定首先将部分人迁徙到营州和幽州一代,等到大唐跟吐谷浑的大战结束,到时候朔方会空出很多地方,可以大规模的迁徙突厥人。
突利对李恪的建议表示赞同。
李恪在第三天离开了同州,他继续一路向北,开始向营州而去。
营州现在是刘仁轨的势力范围,是大唐水师的基地。
依照李恪的意思,现在的整个营州都在供应着营州水师。
而营州船厂又是水师的一大臂膀。
所以,李恪这才北巡营州,主要是看看水师的发展,看是否能够远航。
就远的不说,近在眼前的台湾附近的岛屿李恪必须先要划归到大唐的版图上,即便是不向这些地方迁徙百姓,但放逐罪犯什么的也的一天途径。
因为,大军已经出发,李恪倒是不那么急着赶路,还有漠北的冬天很美,武媚娘和李治、李仁、李毅等没有来过,都想好好的欣赏一番,李恪也就应承了几人的意思,放缓了行军速度。
即便是这样,十天之后,李恪一行人还是跨入了营州地界。
营州都督刘仁轨早就知道李恪要北巡营州,他便提出率军出来相迎。
刘仁轨现在是营州都督,身边也能有二三百的亲卫。
看到远远而来的,身形彪悍的二百骑士,李恪对刘仁轨训练士兵的手段也颇为赞赏。
“营州都督刘仁轨参见殿下!”
刘仁轨跳下马背想李恪施礼道。
“正则,不用多礼!”
李恪下马扶住了刘仁轨微笑道。
“殿下远道来营州,末将职责在身,只能在此迎接,还望殿下赎罪!”
刘仁轨再次请罪道。
但是,刘仁轨已经出了营州城二十里而迎接李恪。
“正则何须多言呢?
跟本王一同进城!”
李恪淡淡一笑道。
他很清楚刘仁轨心里在想什么,刘仁轨觉得能够有今天,都是北王李恪的知遇之恩。
而李恪不但将他放在了营州,当了都督,还将大唐的水师让他组建,让他掌管造船厂。
这绝对不是一般君王能够做到的。
李恪又将李治、李仁和李毅三人以及武媚娘介绍给了刘仁轨,刘仁轨早已听说了出使的这几个人,心里早已准备,见了四人也没有显得局促。
随即,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又行了二十里路,才进了营州。
刘仁轨将李恪一行人安排在了都督府的偏院,这是他在李恪开始出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的院落。
主要的这座偏院能够容纳三百多卫士,这才是刘仁轨的真正目的。
他很清楚营州离高丽不远,而李恪当初斩杀了高丽正使,即便高丽没有追究,但不能确定高丽就没有人在这样的机会行刺李恪,再说大唐跟高丽边关贸易来往很频繁,营州也有不少高丽人,将三百鹰卫安排到府中,是为了保护李恪的需要。
李恪倒是对这一举动没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