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各怀心事(2 / 3)

人不敬的大忠臣,却绝对是个“太子克星”,他教过的三个太子无一例外的全都被废被杀,其中就有李承乾,有时候命运这个东西还真是不服不行。

然而,李承乾虽然博学多才,但不是神仙,他无法预知将来的事情,假如他知道的话,他说什么也不会给张玄素和李纲当学生了。

张玄素听李承乾话语中,对李恪的举动颇为猜测,进言道“太子殿下无需多想,汉王年幼,王府又是他小时常居住的地方,有此一举也属正常。”

张玄素刚说完,任太子左庶子的于志宁立即反驳道“少傅此言差矣,汉王虽然年幼,但他身边不乏出谋划策之士,单那长史褚遂良就不是一般人物。

所以,我们不能熟视无睹,还是要稍加注意才是。”

于志宁如此一说,让李承乾开始上心李恪的事情,他知道李恪王府官员的安排,很多好像是封德彝举荐的,由此想到李恪为人并非那般简单,以后自己不能对他掉以轻心。

随即,看着身边如此众多的有才之士,李承乾心中底气十足。

在唐代,东宫置六傅,称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太师、少师总管东宫事。

太傅、少傅使知君臣父子之道,师教之以事,保则慎其身。

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或作洗马、舍人;有詹事掌管太子家,设丞,辖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还有太子宾客赞相礼仪,规诲过失,但未作为官属。

有太子宾客,詹事府统家令等三寺,左右率等十府。

而太子左右卫率中,太子左、右卫率掌东宫兵仗、仪卫,并统领亲、勋、翊、广、济五府的府兵。

太子左、右司御率掌东宫兵仗、仪卫之政令,并统领外府旅贲番上者。

太子左、右清道率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之事,并统领外府直荡番上者。

李世民为了表示对老臣的恩宠,特任命萧瑀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子太傅,杜如晦为太子太保,三人中除了杜如晦是兵部尚书,所以总监东宫兵马之外,其余两人只是闲职,亦是恩宠而已。

而真正掌管太子东宫事的,就落在了少师李刚、少傅张玄素、少保刘政会等人的身上。

其余的人都被任要职,如文学学士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孔颖达和赵弘智为右庶子,令狐德棻为太子宾客,王仁表、崔知机为太子舍人,杜正伦为少詹事兼起居注。

其中,这些人里张玄素还是待御史,有要职在身;孔颖达任职门下省要职给事中,掌封驳政令,议论得失;杜正伦为起居注,身份特殊。

其中,这些当中王仁表出自太原王氏,崔知机出自博陵崔氏,均有相当的家庭背景,都是世家大族。

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培养上是用心良苦啊。

相对于东宫的人才济济,同样居住在皇宫中的李泰就显得孤家寡人。

他至今还没有搬出皇宫的想法。

给他配备的王府王官也还未到任,晚饭后的他,依旧一个人待在书房,对于李恪的举动也是深感疑惑,只是,他没有像李承乾那样幸运,有谋士可以商议,所以,在他看来,李恪此举只是因为李世民把秦王府赐给他,他怕出什么变故,才急急忙忙搬出去的。

而李世民给李恪秦王府的时候,李泰心里很不高兴,毕竟这是一种恩宠,一种荣耀。

虽然,赐给他的齐王府同样恢弘大气,甚至比秦王府还要奢华,他心里还是耿耿于怀。

对他来说,王府奢不奢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府以前的主人,秦王府作为李世民的旧宅,在感觉上,就比齐王府要尊贵一些,但李世民它赐给了李恪,这让李泰不得不认为李世民对李恪的看重,心里以往对李恪的不屑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