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置喙(1 / 2)

三人被长孙无忌一阵痛斥,不在言语,站在自己的位置默然不语。

李泰和李恪并列站在一起,他没有因为长孙无忌的痛斥有所收敛,而是继续低声的对李恪道“不知道父皇召所有七品以上凡是在京城的文武大臣来太极殿朝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显然李泰这是明知故问,最近群臣力谏太宗立储,在这个时候让所有七品以上凡是在京城的文武大臣来太极殿朝会本身就不言而喻。

只要对政zhi稍微有些敏感的都知道宣布立储之事,李泰不可能不知道。

再说支持李泰入主东宫的人也有不少,李泰不可能什么都不闻不问。

所以,李恪虚伪的迎合着李泰道“愚兄也不太清楚,四弟若是知道不妨告诉愚兄,好让愚兄有所准备,不至于被父皇问起来的无言对答。”

“好像是关于册立太子一事,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三哥对此有何看法?”

李泰见李恪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又适时的抛出了另一个心中的问题。

李恪表情的很惊讶“原来是这事?

愚兄整天舞枪练剑,不甚清楚。

至于对此事的看法,一切遵从父皇的旨意。”

李泰见在李恪身上问不出什么,就不再言语。

转而低头沉思,李恪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这时,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和尚书左仆射萧瑀两人才姗姗而来。

封德彝看到早朝的队伍残差不齐,不时还有三三两两的人相互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人未到,声音已经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他吼斥道“此等庄严之地,尔等还不按部就班等待觐见皇上,岂能窃窃私语,有失体统。”

话音一落,众人摄于他的威严,赶紧按照官职大小依次排的整整齐齐。

封德彝和萧瑀经过众人身边时,大家都拱手行礼。

封德彝和萧瑀作为中书省的宰相排在文臣第一位,身后分别是房玄龄和侍中高士廉,再后面分别是兵部尚书杜如晦、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

李恪和李泰并列排在文臣中间的位置,李承乾在李恪飞正前方位置,他们这些王公子弟都在各部尚书之后。

武将因为李靖、李绩、柴绍等人出征在外,或者镇守要塞故以秦琼和段志玄带头,他们身后是尉迟敬德,长孙顺德和侯君集等人。

卯时刚到,李恪就见太极殿的宫门打开,里面走出一个内侍,站在台阶前朝着众人喊道“皇上早朝,列为臣工入殿觐见!”

李恪跟着一班子文武大臣走进太极殿,上下打量着这座大唐贞观年间的权力中心,心中感慨万千。

贞观年间,李世民和大臣们都在各自的府衙办理公务,大臣们遇到解决不了问题需要请示皇帝的时候,往往会去皇帝的内殿如两仪殿或者甘泉宫的御书房。

每逢朔(初一)望(十五)皇帝才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视朝听政。

也有例外的时候,譬如册立太子,边关战事等的大事在大臣们讨论不出结果的时候,李世民也会召集群臣在太极殿视听朝政。

而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如此甚大的朝会,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又有些好奇。

李世民不愧是马上皇帝,身着明黄九爪龙袍,头戴翼善冠在王德和几个侍卫的护卫下来了太极殿。

群臣在李世民坐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龙椅上时齐声跪拜高呼万岁。

李世民让群人起身后开门见山说道“自数月前朕登基以来,有人就开始上书谏议朕早立皇储,说以免夜长梦多被奸人利用,搞得皇子们明争暗斗祸起萧墙。”

李世民说完之后停顿了片刻,看了看底下的一众大臣,继续道“朕思来想去觉得立储之事还是早做顶多为好。

所以,就和三省六部主事一起讨论了关于太子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