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会儿,赵槐花又期期艾艾凑过来“阿洁啊??”
她酝酿这话可有好些天了,看香妹娘都放下身段接近楚婕,那她还有什么不好开口的?
“等秋收下来,你家给队里补工分——就是寻孩子那天耽误的工分——能不能先补给我家啊?你看,我家也困难??”
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家里的困难经,楚婕都懒得去听,权当身边是白噪音。
“??多一点是一点,要是拖到明年,那??”
这事楚婕也想过了,无论村里人有没有真正帮上忙,但人家只要替安家寻了,那么楚婕一口唾沫一个钉,说话必要算话的不然以后安家就算把人都得罪完了。
农村人看问题一根筋,也不会想着,所有人都少了这么半天的工分,那么分粮时平均下来,其实也是一样的,并没有损失什么。
他们只会想少算了我半天工分,那也就少给了半天的粮食。
半天的工分多不多呢?并不多的。即便是满工分,换算成粮食可能就那么一斤左右。
可在饥荒年代,那说不定就是条人命呢,谁都舍不得呀!
所以楚婕再明白总量和平均数的关系,她也必须要把工分给人补上了。
想着这事,她就更愁了这段时日千头万绪的,还没跟安建国、安秀萍说这事呢。
晚上吃完饭,就避着安大有夫妇说了“??那时我就想着无论如何要先把孩子们找回来,倾家荡产也要找回来。没替你们多想就说了补工分的事??”
安建国忙道“是这个理。不然大家伙儿也没那么积极给咱们找人。”
安秀萍也说“大嫂做得对。孩子找回来就行,咱们什么日子没过过呢?省着点也就补上了。”
“你们不怪我就行。秀萍你明天好好考,能拿上工资,咱们背上就松了松。我和建国尽快把手里的事都理顺,手里多些钱,总能补上点饥荒。”
安家兄妹连连点头,他们觉着照楚婕的规划去走,日子总还是有盼头的。
倒是那老刘家,似乎对刘长生去医院的结果分外不满。
那刘翠花的老娘,被派出来外交,颤颤巍巍走了好几里地。
到了刘翠花家里时,嘴唇都是白的“儿呀,给娘做口稀粥。”
那还能不给做吗?刘翠花对娘家妈还算舍得,赶紧烧火煮粥“怎么就叫您自个儿走来了?是不是那毒妇给你气受了?”
这毒妇说的是她娘家大嫂,也就是安春兰的婆婆——刘翠花母女俩背过人一向是这么叫她的。
“我是来问问你侄儿媳妇的事情。”
巧了,楚婕和安春兰都算是刘翠花的侄儿媳妇。
刘翠花一肚子怨气呢“别提那扫把星了!那就是个败家的娘们儿,手里有钱烧的!可着劲在我们这里搜刮,连两个老不死的寿材都不放过。在外头充什么阔气呢!听说是把春兰在医院里养起来了?娘,春兰到底是咋回事?长生没接她回去?”
刘老娘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