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三千字的写稿速度,已经不比他前几年慢了。
虽然这速度依旧比不了他在八十年代利用钢笔写稿的速度,但放在当下一众作家当中,算是速度非常快的了。
何况,要是算上修改的章节与文字,他每天至少可以创作四千到五千字,可问题是最终定稿的文字内容却只有三千。
可见贺云对于每一部自己的作品都要求非常严格。
不管是措词还是剧情细节,都要求精益求精,绝对不会因为一点瑕疵而放弃修改。
就拿他正在创作的这部历史悬疑风小说《风起岭南》来说吧。
这部作品虽然定的字数只有几万字,可因为是一个系列作品,所以在考究上是十分细腻且文字精炼的。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汇都要求精准,而且各种历史名词与当时的具体细节,都几乎是参考了各种历史典籍,不是随便臆造的。
毕竟,贺云可是号称看书十多年,看了不下十万本的书籍,尤其是古代历史书籍,尤其得多。
当然,十万册肯定是夸张了,但四五千还是有的。
而且他看书很杂,几乎什么书都看,但相对来说,古代历史类看得最多。
而这也是为何他能够在短暂收集资料,只写了一个简易创作大纲就开始了小说正文的创作。
《风起岭南》这部作品是他的第一部历史悬疑风,所以历史的气息非常浓。
读起来给人一种犹如那段历史以画卷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感觉的感觉,让人几乎是身临其境,酣畅淋漓。
而这自然是贺云在创作之时,刻意为之的效果。
毕竟这是一部历史悬疑风小说,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那就真算不上什么成功的小说。
至少作为著名的青年作家,他是绝对不会容许自己的文学作品出现这种瑕疵的。
…………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17年的第一场秋雨就来了。
书房内,窗前。
贺云将电脑给关掉了,他他聆听着外面叮叮当当的雨滴声,不禁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他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大概好些时间没有去参加科幻协会聚会了。
今年的京都世界科协大会虽然成功举办了,可他并没有前去参加。
要知道他原本是计划赴约参加得,而且本来大会也邀请了他。
但到最后,他却没有前去。
这其中原因说起来也是比较复杂,但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他人太忙了。
再加上当时又在香江,根本来不及回来参加,所以就没有出席大会。
不得不说,这对于国内科幻界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也因此,不仅仅杨霄主编亲自打电话给他,与他聊了许久,就连吴岩等一众科幻界得老朋友也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询问他发生了何事,为何没有来参加这场科幻界的盛会。
当时,贺云确实挺尴尬的,毕竟这是因为他自己的问题所导致的。
而别人却对他期望很高,现在你突然不出席了,实在是让他们非常的失望。
为此,在这场秋雨过后的第二天,他主动找到了吴岩,提出想要召集京都科幻界的一些成员聚一聚。
对于贺云的提议,吴岩欣然同意了。
于是,就在第二天,他们三十多人便聚集到了老地方,一家北朝鲜冷面餐厅。
在这里,大家?再一次聚到一起。
可作为召集人的贺云却发现,大家再次聚到一起,似乎没用了昔日的热情与感觉。
不少人脸上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一些人更是显得十分沉默,没有再和其他人交流的热情与了。
而这一切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贺云仔细琢磨了一番之后,他终于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