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迎来毕业(3 / 4)

有个性?”

刘秘书点了点头,老人说是有个性还是比较委婉了,实际上在当时听起来其实是挺莽撞的。

而老人则笑道:“但你看,他现在能做出这么多成就,难道只是因为他一时所想就做出来了吗?尤其是他的那个苏氏模型,我也看过,这可不是一时所想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刘秘书再次点了点头,自从苏陆将苏氏模型优化了之后,作用变得更大起来,包括许多和经济发展方面有关的部门都开始着重使用,并且将其列为考察各项政策措施的基本标准和原则,比如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要根据苏氏模型来比较等等之类的事情。

而这样的苏氏模型,确实应当是一个有远见目光的人才能创造出来的。

“所以啊,你看看,他现在这么做,肯定是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才去做,而且上次见面时也没见他提出来,所以他或许并不想让咱们政府去给他帮忙。”

“而且你要知道的是,不要低估这个年轻人的财富,估计他自己都不在意政府给他的那点优惠呢。”

说到这老人感慨的摇了摇头。

刘秘书眼睛不由睁大,苏陆到底是多有钱,连这位老人都如此感慨?

“而且,政府不帮忙,不代表一直不帮,以后要是咱们主动把消息透露出去,他苏陆完全用的是自己的钱做的这项公益,没有给他任何减税支持,社会上的人们会怎么想?”

刘秘书不由说道:“这样的话,肯定会有人关注为什么不给他政策支持吧?”

“所以那个时候,政府再出面,‘亡羊补牢’一下,不就行了,舆论很容易就会控制住的,更何况,政府帮不帮忙,都不是重点。”

刘秘书不由点点头,尊敬地说:“谢谢您的指点。”

老人摆摆手,没有多说,只是心中想着苏陆做出这种好事,会给社会带来多么巨大的正能量。

“以后可以多关心关心这个年轻人了。”

…………

虽然对苏陆此举没有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政府却就不同了,给苏陆带来许多的支持,包括各种方面上的支持,甚至考虑让苏陆的慈善基金转私为公,公墓可比私募的地位高了许多。

毕竟苏陆的研究所是建在沪海的,公司也是建在沪海的,慈善基金也是同样如此,沪海不缺乏赚钱的企业或机构,但缺乏充满人文主义情怀的企业或机构。

对于这些,苏陆也就欣然接受了,少花钱还是多花钱,对他来说都没有太多的区别。

继续阅读!

而除了这些人情世故方面的交际和商业行为之外,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关于志愿患者体内干细胞的采集已经完成了,并且送到了求梦研究所内开始了培育,这些操作已经不需要苏陆盯着了,定期去检查检查情况就行,基本上都是三个月后即可完成培育。

瞅着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做了,苏陆便开始了接下来的研究,也就是关于减少器官体外培养成本的研究。

这项研究很快就立了项,同时苏陆主动向那几位教授提出邀请,让他们也加入到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来。

那几位教授对此欣然同意,表示会参与进来,而且苏陆现在在生物医学界,几乎是不鸣则已,一鸣惊天,几乎所有人都关注起这个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年轻人,哪怕再感到不屑,也不得不佩服苏陆的能力。

只要最后临床试验真的使志愿患者们彻底治愈了,首先就是一个诺贝尔没跑了,再考虑一下苏陆现在的年龄,这就更不得了,苏陆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二十一岁,诺贝尔科学奖最年轻的得主也才二十五岁。

虽然还有一个十七岁得主,不过因为得到的是和平奖,相对于诺贝尔科学奖来说,含金量就就显得不是那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