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他嗓子不干吗(5 / 5)

得不逃亡。

描述“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

这,这东西我可以带回去?!我天,这!这个能力也太强了吧?我如果拿走了别人的武器,岂不是轻易就能杀死别人了。

我“好刀,果然是好刀,孟德有心了。”

这时候吕布牵着马过来了,曹操顺手把刀鞘递给吕布。说要试试这匹马,骑着走了。

吕布对我说“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

我“吾亦疑之。”

我们俩正说这话的时候,李儒也过来了。我把曹操送我刀的事跟他一说。

李儒“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

说的有道理啊,于是我派了四个小兵过去召曹操。

然后不管这事,和李儒商讨其‘军屯’的事。

李儒“我军虽富,富在一时矣;若要长富久安,军屯必行。此乃妙计也,不知是何人为丞相所某?”

我“哈哈哈哈,自是那中郎将蔡邕。此为汝所荐之人,汝为何忘之?”

李儒“蔡邕大才也,吾不如。”

我“非也,大治天下,则用人不拘一格。明日蔡邕提此计,汝可反他,吾自采纳邕之言。必有小人语汝。吾是要看看,是何人要叛吾。”

李儒“喏。”

过了大半天,小兵才回来汇报“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

李儒“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

我装作大怒的样子“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

都知道他是来行刺我的了,还要再装一遍,真的好累啊。

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

于是我发行文书,画出曹操的通缉令,抓拿曹操。拿住曹操的人,赏赐千两黄金,封为万户侯。藏匿曹操的人,与曹操同罪。

这都是为了给曹操造势,万一我真的失败了,一统天下就看曹操的了。如果我成功了,那曹操就死定了,这还用说。

接着就是第二次上朝,在我的计划下,蔡邕提出‘军屯’,引得满朝文武反对。尤其是李儒反对最甚,称其为毒害军士之计。

但是按照我的人设,凡是大臣反对的,我偏要支持。于是拍板决定,先开发洛阳周边的荒地,若可行,则推行全国。

虽然大汉当前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名义上还是一个国家。所以我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紧着着,祢衡又提出修驰道,大兴商业的计划。

不出意外,又是大肆反对。

修路这事,你去别人那方便了,别人来你这也方便了啊。

通商这事,更不用说。读书人从来都看不起商人,虽然这些朝中大臣的家里,各个养着不少商队。但是在朝堂上说这事,哪怕是对他们有益,他们也反对。谁赞成谁就是‘有辱斯文’。

啧啧啧,人类啊。

此事我还没开口,那祢衡,才16岁啊。一个个的点名道姓,将朝中大臣骂了个遍。真是了不得啊,他嗓子不会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