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表现出比较平静、优静、缓慢的音乐情绪,一般都运用在长音中。这样就更符合南方人那种细腻温和的性格特点。
手指方面的演奏技巧则是在乐曲旋律中加不同的装饰音。
主要包括“叠音”、“打音”、“颤音”、“倚音”等。“叠音”、“打音”、“倚音”的速度要快,动作要干净、利落,不能占用主音的时值,力度一般都要弱不能比主音的力度还要强,要尽量做到弱而不虚。加上这几个装饰音不仅可以更好的表达乐曲的内容,而且可以使旋律更能表现出细腻的表情变化,起到一种美化乐曲旋律的作用。“颤音”要求手指力度、速度、时值的均匀。颤动的快慢、次数的多少,都要根据乐曲旋律的感情、速度来决定。
南方乐曲中的“颤音”一般都比较轻、慢、长。这些装饰音表现起来,都要求手指的动作一定要灵活并有弹性,每运用一种装饰音手指的动作都要非常的干净利落,同一乐曲中相同的装饰音则要做到速度和力度的均匀,每一种装饰音的运用在乐曲中都要非常的自然,争取给人一种多而不乱、似有非有的感觉。
“具体来说,吹笛子首先要讲究姿势正确、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仪表;二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姿势分立势和坐势两种。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时,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节下端靠大拇指一侧和小指一起与大拇指相对将笛持住。用这种方法持笛,在右手进行飞指抹音时,即使左手三孔全打开,笛子也不会动摇。在合奏和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势。坐势要求上身和立势相同,椅子高低要适度,以免妨碍吹奏和呼吸。坐时最好不要架腿,两腿自然分开才能坐得安稳。”
负责指导靳霄的学姐,为他讲解笛子的一些演奏技巧。
笛子的技巧,总共分为六大类。
其一便是坐姿,这是很重要的。
其二是呼吸。
“吹奏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气量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时吸气,以加快速度。吸气也分慢吸和快吸两种,一般在乐曲开始前和演奏速度慢、旋律优美的曲子中可用慢吸的方法。要求吸气饱满充足,但也不要吸到不能再吸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吹奏时无法控制。快吸一般用在快速乐曲中和没标换气记号的连续吐音之间。
吹奏时的呼气不是平常从两个鼻孔和口腔中自然呼出去的,而是从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吹出去的,所以胸腹肌肉收缩形成的压力和两颊以及嘴唇的有力控制,使吹出的一股气息形成均匀的、有节制的、有压力的气柱将笛子吹响。
吹奏中的呼气也不要呼到不能再呼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发颤,而应留二分余气,便于下次吸气迅速,使乐曲吹奏能自然连贯地进行。为了增大肺扩量,使气息更充足,平常可坚持长跑、游泳和做深呼吸运动。”
这位学姐在长笛社里,也算是精英,精通中西方笛子,同时中式笛子里的南北派她也都有所掌握,实力很是强悍。
“说完呼吸,再说说口型。
吹奏笛子的口形与笛子发出的音色有直接关系。同一支笛膜松紧度一样的笛子,不同口形吹出的音色就截然不同。
笛子是用气来吹奏的,它包括吹气和吸气时颈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松、打开,像平常打哈欠时那样,上下嘴唇对齐,使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位于嘴唇中央,两颊和嘴角中间收,呈椭圆形。上唇稍微靠前,轻轻靠在下唇正中的、约被下唇盖住四分之一的吹孔中。
吹笛子有了正确的口形,还要用一定的角度。一般是嘴唇和吹孔成九十度直角。
吹奏时,可通过调整嘴唇与吹孔的角度来调整音准,如角度小于九十度音准偏低,稍大于九十度音准偏高。尽量使吹孔剖开气往后的漏气声减到最小,使进入吹孔的气畅通无阻,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