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新的想法(3 / 5)

的关键是什么,至今尚未听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今天谁知道,是哪家景区第一个上的网红桥吗?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关键是知道了又能如何?网红没有错。它带来了流量,给景区带来了营收,解决了景区某个阶段的发展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拿到这这部分流量红利以后,下一步怎么办?大部分景区沉迷于网红产品一时带来的快感,而没有借势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网红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找到底层规律,形成系统化的方法论。

最后是“常识”的三个层次,景区的“常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景区是什么。主要包括景区业态、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以及运营管理。第二层次是,景区怎么办。主要是景区业态如何策划、优化提升,服务设施如何使用和运维,如何管好人财物,做好销售和品牌建设等。第三层次是,景区运营管理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第一层次普遍耳熟能详,第二层次做景区管理的得心应手。有趣的是,讲第三层次的比其他两个层次的更多。很难想象,没做过第二层次能讲好其他两个层次。

作为旅游业从业者,无论是安谣还是靳霄,当然都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景区出现。

优秀的景区越多,就意味着他们这样的旅游公司拥有更多的市场,可偏偏很多地市级的政府,在搞旅游项目的时候都是匆匆上马。

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吃一口大肥肉。

这种做法实在是不可取,想要搞好一个景区,一些必要的“常识”是一定要了解的。

比如说餐饮管理。

是不是美食必须做地方特色?

要想给游客美好的用餐体验,一个景区应该如何做?比如,有些景区言必说地方特色。但如果真的都是地方特色,除非这个景区只接待本地人。否则,很难想象,一个喜欢粤菜的人会喜欢吃西北菜,喜欢杭帮菜的会喜欢东北菜。当然,还是可以尝尝鲜的,但让游客连着吃几顿,估计胃口就会抗议。对于观光型景区来说,大部分是此生一次游,所以感受不深。但对于做休闲度假景区的,这是大忌。

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为了做到食品安全,景区要做哪些工作?第一,食材的采购来源要可靠。能够货源地直采,当然最好。不能直采,也要尽量跟大型商超的供应商合作。这样既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也能保证价格公道。货源解决了,还要制定相应监督机制,保证持续供货的过程中,商品品质始终如一。食材到了以后,景区要做好一级库储藏,二级库调配,还要建立起食材流动痕迹的可追溯机制。

还要制定标准作业程序。

对食材的管理,要系统化和标准化。如何让厨师的操作标准化,不浪费材料,不偷工减料,又如何保证菜品口感和品质?如何在景区的不同位置,不同档次的餐厅,不同定位的菜品?如何区分散客和团客的餐饮,如何让旅行社挣到钱,又保证客人的口感?是否考虑建设中央厨房?哪些自制,哪些外采,哪些制作半成品储藏配送?

还要堵上管理漏洞。

每年餐饮占景区经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其中的猫腻之多,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曾遇到不少因为不懂厨房管理,后厨偷鸡摸狗,或者厨师对份量没有严格把关,导致食材浪费的,还有没有管控好前台,管理人员送人情,随便打折,熟人不付钱,等等一系列管理漏洞。一个高品质的景区,不仅要很好的盈利能力,还要有一流的管理水平。

在餐饮管理方面,景区要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防止舞弊,保证食材质量,保证菜品口感,又要把价格降到大众可以接受的程度,同时能做到精准区分不同客群的口感需求和品质要求。如果一个景区没有关于餐饮的系统化管理方案,在上升期,因为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