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古代农家乐;投资方向(2 / 4)

的社日“箫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坐中翁妪鬓如雪,也把山花插满颠。”古时春秋季节有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社日到来之际,村民们倾巢而出,男女老少头戴鲜花,哪怕鬓发如雪的老翁和老妪,也是鲜花插满头。村民们荡秋千,醉歌舞,吹箫打鼓,进行自娱自乐的文艺表演,欢笑声几乎要掀翻稻草垛。欢宴之后,家家扶得醉人尽兴而归。

庆丰收的欢乐时刻,少不得喝酒助兴,没有自酿的美酒,农家的快乐似乎要打些折扣。清代诗人鲍谦有一首歌咏农家乐的诗,写的就是三门农家在金秋时的欢乐“家家种秫酿春醪,十月红先缸面掏。何物堪供郎下酒,糖颓青蟹蛎江蚝。”酒先熟者曰十月红,而诗中的缸面掏,应该是家酿的另外一种白酒。金秋里,喝点家酿的小酒,弄点青蟹、牡蛎当下酒菜,农家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

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丰收气息,让人感到秋的丰厚与浓情。那个方孝孺,在秋天到来之际,被秋风所召唤,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来到天台山,与山民们同吃同乐,感受到欢乐质朴的农家乐。老夫子一边痛饮,一边高歌,兴之所至,挥笔写就《红酒歌》

春秧夏苗秋遂获,官赋私逋都了却。

鸡豚社酒赛丰年,醉唱村歌舞村乐。

鼓笛有声无曲谱,布衫颠倒傞傞舞。

欲识太平真气象,试看此画有佳趣。

管弦声按宫商发,细转柳腰花十八。

罗帏绣幕拂香风,九酝葡萄金盏滑。

王孙公子巧欢娱,勿将富贵笑田夫。

金秋。明艳。灿烂。一切都是喜气洋洋的。

春花秋实,是最写实亦是最诗意的四个字。天空明净,阳光温暖,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秋果的气息。秋的大地,遍地金黄,这种金黄,是成熟了的稻谷,给大地铺上的色彩。明代温岭人黄孔昭有诗“闲花落树鸣秋蒲,晚稻含香入暮年”,闲花落树,是怡然自得的心境,稻谷香里,是丰收在望的年景。

这个时节,到田野走上一遭,你会发现,秋是丰盈华美沉甸甸的。芋头的叶子,肥厚而浓绿。柿子树上,挂满灯笼似的红果,庭院围墙上,紫扁豆的藤蔓向四周攀延着,“园林夕照明丹柿,篱落初寒蔓碧花”的景致,就像是一幅画。金黄的玉米,如怀孕的少妇,娴静地立在大地里,风过处,玉米叶沙沙地响着,似在诉说秋的丰盈和富足。

农家乐,一种现代又远古的梦境生活,农家乐,一种城市与乡村的融合!

农家乐,现代人喜欢,古代人同样向往!

所以投资农家乐,其实是大有可为的事情,但是该投资什么类型的农家乐?这个也是有说法的。

常见农庄类型有小型休闲农庄、景观型农庄和生产型农庄。

小型休闲农庄即小型农家乐,全国约有5060万家,为传统模型的农家乐,大多数只餐饮、棋牌、垂钓等服务,以餐饮休闲为主,游客缺乏体验。本类型农庄规模小,但顺应了吃农家饭、看农家景的巨大市场需求,虽设施简单,卫生条件较差,但普通效益好而火遍全国各地,一般的农家乐年纯收入在3050万元,一些可达100万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需求不断拉高,此类农庄由于特色不明显,管理粗放,菜谱忒旧,原材料不变,创新力差,接待条件简陋,面临升级或市场淘汰。

第二种景观型农庄,往往有良好的地域风景资源,占地面积大,基础设施投资大、环境绿化、各项景点、休闲设施投入多,资金闲置浪费大,创收途径单一,仅有餐饮及部分住宿休闲收入,很容易受季节和市场影响,竞争力小,收益回报慢。此类型农庄普遍经济效益差,经营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创办初期仅凭个人的想象和看好就盲目投资,没有请农庄经营专家对农庄项目论证、市场调查和资金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