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做什么职业还是挺重要的;
蜜蜜也做过导演,她执导的哪部《现在去见你》,成绩还不错,虽然是玩票性质,但也给她添加了不少光环;
刘若音的电影上映初期她还在美国,回到国内的时候,正好碰上了买票房事件;
她看完电影后,感觉确实不咋的,但感动也不少!
以往有老孟在家镇场子,这种事蜜蜜想参与都没机会,这次算碰上了;
“我算是服了这些人了,随便一首歌都能拍成电影,比咱家老孟还有才,厉害!”
紫萱白了她一眼,“你可别对着记者胡说啊,轻舟又不在,惹出事了,没人给你擦屁股!”
“切!”
歌曲变电影,这也算我们国产电影的特色之一了;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帮不愿意再创作又想圈钱的人,一颗颗急功近利想要分一杯羹的心。
他们不在乎电影好不好,专不专业,只需要懂宣发。他们熟练运行囊括各环节的流水线,把ip变成产品推出让观众心甘情愿买单,清晰理智地掌握着普罗大众的死穴,只要一出手就能敲中你的七寸:情怀。
缅怀过去、细品遗憾,大抵是所有人的通病。后来的生活不如意,就容易想起当年要是不错过那谁会怎样。后来的生活要是很幸福,又会犯贱地叩问自己“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我们的回忆铸就了我们自己,当然得为过去美图秀秀滤镜磨皮。
正是这样的情怀,这样的不理智,给了这帮人可趁之机。他们拍得再差,也会有很多人在电影院盯着“后来”两个字就痛哭流涕。
影迷呢?
在认真看完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还指望着能大哭一顿结果全程被剧情惹出尴尬癌的你们,下回消费的时候能不能稍微想一想。
别忘了大明湖畔的《同桌的你》、《栀子花开》,堕胎忧伤的青春年华,是怎样伤害观众的么?
是的,高胖子的学识,何老师的情商,奶茶的温暖,喜欢的人不少。但稍微一动脑就想得出,这些歌曲电影的背后,某一艺人能起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赢家是他们背后站着的那么一帮人,赚得盆满钵满乐不可支,正在对其他同行发信息说:人傻,钱多,速来!
至于电影本身,明明就是一个mv就能拍完的事,偏偏要整一个注水扩充版,究竟是加长版林肯还是王大妈的裹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