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下位置,冲老孟挤眉弄眼;
“啧啧啧,太狠了孟总,你这是打算一网打尽吗,前些日子还在我们面前装腔作势,今儿怎么不藏着掖着了?”
“我这不是怕你们自卑嘛,低调、低调!”
郁郁寡欢的陈昆也被孟轻舟的无耻给惊到了,抬手指了指他:“你以为没人知道?只是没人敢说而已,不过轻舟,你丫太牛了!”
孟轻舟自得的笑了笑,不愿聊这事,“你俩帮我想想女主的人选,我和老乌挑了两个,思思和李美琪。”
“这还需要考虑,就思思呗,自己人不照顾,你咋想的?”
陈昆也附和着点了点头,要不是有年龄的限制,他都想推荐周熏了,孟轻舟出品,再差也有及分底子,何况这部电影明显是一部大制作,机会难得!
选演员这事,任何一位做导演的都会经历,依照剧本选演员,应该选贴和角色形象的还是演技更好的?
其实这事儿说来也很简单,看导演能力。 因为再牛逼的导演,也很难调演员的质感,配角还好,把演员的哭戏和对白戏删掉,质感就能往上几档,但是主角这个操作就不实际。 但是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导演并不懂表演,一个70分左右的演员往往就很唬人了,一套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导演心里就开始浮现演技炸裂的弹幕了。 这样的导演,还是适合选演技好的。 为什么呢?因为不自信的人,需要去寻找这种自信来欺骗自己。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片子能拍得尽人意一点点,是一个相对对制片方负责任的做法。因为至少片子的下限不会那么低。 但同时,也就谈不上什么上限了。国内大部分影片都是在这个方法下操作生产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是由核心创作者和市场审美共同决定的。 换句话说,因为核心创作者的审美不足以带动市场的审美,因此他必须屈服于市场的审美,而市场的审美,无论如何不会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审美,而是一个正常偏低的审美,因为要兼顾的人群太多。 差不多就是这样。 以及,这个问题之所以成立,有一个前提是大家都默认: 演技好的演员也不等于“合适”的演员。 老孟回头看了眼走廊,没听到脚步声,压着嗓子说道:“我担心思思的演技拖了后腿,你俩要没意见,那我就定下了!” “有咱昆哥在,指定没问题!” 孟轻舟则是在想着原版的舒琦,又在脑子里自动换了思思的脸,感觉也不怎么违和,没毛病! 记忆中,演技极致,能忽视角色贴合影响的,他脑子里蹦很多人出来,一个是李若彤的小龙女,一个是发哥的小马哥,一个是叶童的许仙,一个是茜茜的王语嫣… 而角色形象贴合,忽视演技的,出来的是郑少秋的楚留香,赵雅芝的白素贞,都很不错; 思思提着两瓶红酒走了过来,赵小骨拿着酒盘紧随其后,陈昆和黄博看着她圆鼓鼓的小腹,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老孟,就两瓶,再多没有了!” 小圆脸冲两人打了招呼,淡定的在老孟身边坐下; “今天还成吧?”这几天赵小骨孕吐的厉害,吃啥吐啥,一大家子都跟着紧张; 小骨靠在椅背上,无精打采的样子看的轻舟心疼不已,从旁边拿了一只软垫放到她身后,又倒了一杯白开水给她; “有什么想吃的吗,我让周芸去买,要不明天接你爸妈过来住几天?” 黄博看到思思也关切的望着小骨,打心眼里佩服孟轻舟,难怪这家伙能折腾出这么大的家业,这么强悍的管理能力,有谁挡得住! “今天好多了,不过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