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替我拟个回帖说我倒履相迎!”
和文太太没啥深交,红枣依旧叫丫头代笔。
……
甄氏拿到红枣的回帖后不忙拆开,先问两个媳妇“谢太太家是个什么情形?”
常言道“脚粗人丑”,大脚女人都粗鄙不堪。小脚的甄氏原是看不起大脚女人的。
甄氏做梦也没想到才嘉德馨,神颜仙姿的谢太太会有一双比她家仆妇还大的脚,三观破灭不说,偏还不能对人言,特别是一心鼓励她和谢太太交好的丈夫说。
加上早前主动约过谢太太且已告诉过丈夫,甄氏不好食言,所以才打发人去谢家送拜贴——后面的事后面再说,走一回是必须的。
好奇心人皆有之。头一回和大脚妇人来往,甄氏不免要多问两句。
一个媳妇讲道“回太太的话,小人刚走近侧门,便有门房上前询问。听请小人的来意后,门房便领了小人去二门,二门的婆子接了太太的帖子后叫了小丫头往里送信……”
门房、婆子、丫头,甄氏心说三层门户,层层相接,看来谢家门户这块还看得挺紧的。
如此她走一趟也无妨。
展开回帖,看到里面小楷字迹秀美,甄氏又问“这帖子是谢太太写的吗?”
媳妇回“这帖子是谢太太叫她跟前的丫头金菊从里间拿来的。”
金菊?甄氏思起红枣的丫头,不觉抽了抽嘴角——又一个大脚!
不过这字却是写得不错,有点右军的意味,想来没少得谢太太教导!
想起谢太太,甄氏不免又回忆起昨儿雪地上的大脚印,不赞同地摇了摇头谢太太有心教丫头书法,却没心思给自己裹脚,这本末倒置的,真是叫人无语。
想想甄氏又问“你去的时候,谢太太在家做什么?”
媳妇道“谢太太是在堂屋见的小人。”
这就是不知道了!甄氏挥手屏退了媳妇。
午饭后甄氏如约坐轿来到谢家。二门外下轿,抬头便嗅到一股子腊梅香——垂花门内的影壁前摆了一缸花瓣金黄,花心紫红的檀香梅。
难怪!甄氏心里赞叹,叠手和迎过来的红枣问好“谢太太!”
……
寒暄后进院,甄氏看廊下束手而立的十来个丫头媳妇,不拘年龄个个皮袍棉裙,面色红润,心里感叹撇开大脚不说,单从厚待下人这一条便能看出谢太太心地良善,不是那起子刻薄寡恩之人。
不是世间所有有钱人都舍得给奴仆花用,不然就不会有“为富不仁”这个词了!
丫头打起帘子,甄氏迎面看到堂屋花几上摆着的两盆红梅,脱口赞道“好俊的红梅!”
这两盆红梅是冬节庄子刚送来的,枝干遒劲,裸根露爪,疏花曲枝,古朴典雅。
红枣也喜欢的很。闻言禁不住笑道“才刚摆上,正是含苞待放时候!”
甄氏笑道“那我今儿可是来着了,正赶上谢太太的好梅花!”
……
共赏一回梅花,两人方分宾主落座。丫鬟奉茶,甄氏端起茶杯刚揭开杯盖,立嗅出这茶不是京城人常喝的茉莉香片,而是她家乡的龙井。
谢太太待客,甄氏感慨真不是一般的有心!
放下茶杯甄氏由衷夸赞“好茶!”
红枣谦虚“文太太缪赞了!”
……
你来我往客套一回方言归正传,甄氏拿出她做的燕皮馄饨请红枣品尝,红枣也拿出自家做的给甄氏品鉴,两个伶俐人言笑晏晏开始相互吹捧……
坐轿离开谢家的时候,甄氏放下挑开一条缝的轿窗帘心说但撇开脚,谢太太实在是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赏花品茶的风雅人——一点也不粗鄙!
先孔圣说自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谢太太只是脚大而已,她若只管以脚取人,岂不是也将失了一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