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十月十八)(3 / 3)

吩咐“把老爷的青狐裘拿出来。再把羊皮靴烘上!”

金菊把牙刷递给红枣“刚已经烘上了!”

红枣点点头方才洗漱……

谢尚早起看到下雪十分高兴,出屋上衙时放着好好的回廊不走,非冒雪把院里的雪很踩了一回方和站在廊下的红枣挥手道“我走了,你快进屋去吧!”

红枣裹着火狐裘笑道“我去厨房瞧瞧都有什么菜蔬,好准备晚饭的火锅。”

……

翰林院里谢尚青狐裘,文明山青狐裘、元维青狐裘,艾正穿的虽也是狐裘,但却是市面上常见的沙狐裘。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几件狐裘站在一处,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差别。

艾正见状不免有些不自在,并不似往日那样和谢尚、文明山搭话,而谢尚、文明山热衷议论下雪天火锅蘸料的花式搭配,则完全没甚感觉——毕竟他两个天之骄子,一直穿戴得都比常人好!

只有比他们穿戴得好,才可能激起他们的攀比心,吸引他们的注意!

元维将三个徒弟的动静尽收眼底,心道艾正心里这个金钱关,必是得他自己堪破!

同彩画来到主院,宋氏看到院里看门的婆子和闻声出厢房来打帘子的小丫头无不穿着里外三层新的羊皮长袍,心里感慨京里有钱人不少,但似谢太太这样厚待下人的真心没有!

她一定要留下来!

看彩画领了人来,红枣道“宋嬷嬷,这二十套棉衣和一些油粮煤炭你替我布施给你昨儿提的两处庵堂。”

“外面的骡车已经备好,彩画和芙蓉将同你一起去,认认门!”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于宋氏的话,红枣得派人查证。

宋氏知彩画和芙蓉都是红枣的心腹,揣度红枣此举有品评她言语真假的意思,赶紧跪下磕头道“太太慈悲,小人代两处住持磕谢太太雪中送炭。但等两位师太知道了,必还要来亲谢!”

她先告诉的原是实话,并不怕三方对证。

现太太打发心腹取证,就说明太太对她的话上了心,如此庵里的人这个冬天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