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月,笼华即将临盆,萧黯留在建康陪伴。
某日,突然收到广陵送来的急报:东魏从河南调两万军户,由贺赖舍乐格率领,向淮北边境而来。
萧黯惊讶,高澄竟如此快的腾出手来。
萧黯立即进宫报信,未想,在乾和殿竟碰到了另外一人,北兖州刺史王褒。
萧黯晚了半日,北兖刺史王褒已抢先向皇帝汇报了动向。
就王褒所报,东魏两万军户在先,另有一支约三万规模的军户也自河南迁往山东。
王褒分析,东魏此番调动,一为分解侯景旧部;二为填补山东边镇空虚。
鲜卑小儿高澄,初掌权柄,轻率自负,野心勃勃,来日稳定西部后,必会试图收回东魏原徐州领土。
王褒认为东魏当前的威胁仍在西部,暂不敢进犯南朝淮北边境。
但南朝仍需增兵边镇以应对,尤其护住彭城和下邳两处战略要地。
如果东魏真敢狂妄来犯,倒也更好。
南朝既占道义又可打破平衡,在东部,以下游江北五州军力合而歼灭东魏山东屯兵,在中原,联合西魏,分割其河南领土。
皇帝问皇太子意见,皇太子同意在下游江北备战以防东魏来犯,但对在中原联合西魏攻伐东魏持保守态度。
皇帝顾问中书令兼中领军朱异,朱异早对乱中分割东魏河南跃跃欲试,此番大为认可王褒。
皇帝表示满意。
待萧黯赶到,看到皇太子、朱异、王褒都安然在座,知道他们已有定论,自己再无说话的机会。
果然,皇帝告知萧黯他的决定,任北兖州刺史王褒暂督东部江北五州诸军事。
告诫萧黯,当听从督军号令,保边镇安宁。
萧黯俯首听告的时候,王褒端坐在下首席上,右手轻轻转动左手上的碧玉戒指,神情若有所思。
萧黯领命退出。
萧黯在小内侍监的引导下,往宫外行走,转过一处殿院墙角时,忽然听后方有人道:“晋宁王留步。”
萧黯驻足,回首见王褒也刚刚转出,朝着他走来。
萧黯忽然意识到王褒其实在皇帝宠臣中一直是个异类。
皇帝向来注重容止,喜欢高大英俊、仪表堂堂、举止有风度的人物,出身门下省的高官大多是如此风格。
而王褒身量不高,身形干瘦,发稀面长,五官平庸,至多算是儒雅有风度。
他以平凡相貌在皇帝身侧数十载,宠信不绝,必有过人之处。
萧黯恭敬等王褒走近。
忽听他道:“晋宁王去岁回国时,有东魏骑兵追杀,险些命丧关外,多亏彭城守将及时救回。经此一事,想必晋宁王已看透,东魏异族狼子,心怀叵测,与之交道无异于与虎谋皮。”
其外貌不算悦目,其声音却颇悦耳,不低不高,吐字清晰,抑扬顿挫。
他说出的话,想必皇帝听来颇受用,萧黯听他这番话却十分不受用。
萧黯不知他这番话是何意,来要当日彭城救助的人情?当时皇帝亲自下令,皇使督军在侧,他作为领军刺史敢不救人?
听王褒话里话外好像还暗示他与东魏有什么媾连,说的大义凛然,仿佛长辈高人,谆谆告诫晚辈莫入歧途。
萧黯不知他这番虚伪功夫,目的何在。
两个引路小内官不远不近的站着,装聋作哑。
萧黯恭敬应答道:“小王未曾有过任何谋划,更不知前辈使君何意?”
王褒不应对,不解释,仿佛是看透晚辈狡辩的宽厚长者。
仍以告诫口吻道:“此番东魏率河南骄兵悍将进驻山东,恐来者不善。徐州要地,不容有失。北五州需同心合力,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