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国公诸论(2 / 3)

参与公开大辩论,就在孔府圣门代表们抓住由“君权”转给“权臣”,以历朝历代“权臣们”对国家造成的伤害,论证由“权臣治国”的不妥时,《大国之国》又在《卫民报》刊发了出来。

《大国之国》一文,先是讲了南北之别,讲平原、山岭、草原民风民俗,讲各地富庶、贫困之因,最后才转入大国之下,强权政治带来的诸多优点和缺点,从各个时期的强权变弱时的国朝动荡,以大明钱庄灾祸下无序造成的损失为例,以驸马府如何以军卒、卫民钱庄,以海运粮食,以小朝廷官吏强行恢复秩序为例,证明大国之下强权的必要性。

《大国之国》后刊发《权利之牢》一文,着重说明权利的无节制对国家、百姓带来的灾害,着重将“法制”提拔到一个高度,提出“律法是权利的枷锁、牢笼”观点。

《大国之国》、《权利牢笼》两文瞬间扭转了孟府圣门和卫民报社诸多文人颓势。

《朋、党之别》一文,刘卫民分析各朝各代,分析大明朝所谓的“党”人,最后将之全部归入“朋”一类,给“朋”、“党”人下了明确定义。

《一党治国之思考》一文中,将一群人代替一人行强权政治,大国因地域广阔,因民风民俗诧异,因贫富之别……大国治国必须以强权治国,这是保证大国存在、强盛必要条件,在《大国之国》一文中,刘卫民就提出此论调,之后以各朝诸多帝王施政优劣大篇幅分析,认为一人治国存在的诸多不足,一党治国下,以朝廷始终由精英为首下的诸多好处,以一党避免的内部纷争下诸多好处。

虚君之下,朝中各大臣必然争夺代表“君权”下放的权利,朝臣官吏,在野文人士子自是心知肚明,就是大字不识的民间百姓,天天听着报童一再读报解释,也能说出三两句来。

没人不愿意皇帝放弃权利,关键是这种权利在谁手里,“朋”人目的是自己利益,或是参与者一群人利益,“党”人代表的更加广泛,政治目的极为明确,刘卫民发表《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刘卫民大致将《卫党党章》分成十四章四十五条,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卫党成立组建的政治目的,第二章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从党魁到下面成员担负的权利、义务,从最高代表会议到县、村寨代表会议,从最高委员会到村寨级委员选拔、权利、义务,党内纪律、奖惩,以及党内活动经费等等,刘卫民在《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中,逐条逐章分析,为何他要有这么一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对卫党代表百姓实施权利,权利又归属百姓,以维护百姓利益为目的为卫党信仰,以保家护国为终身信仰……

《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刊发,魏广微、魏忠贤、孙世纪、刘之坤、刘文炳、方逢年、黎鸿业……等十三内阁第一时间照搬刘卫民撰写的《卫党党纲党章》组建卫民党,十三内阁阁老和三百多文武官员第一时间跑到驸马府,在刘卫民终身荣誉党魁主持宣誓下成为卫民党一员,十三内阁并刘卫山、刘卫海、余丛升、刘忠国四将领并为最高委员会十七委员。

《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影响太大了,党争各个朝代都有,自宋朝有了“党朋”之论,这才有了“党人”一词,但所有人都没弄明白什么是“党”一字含义,刘卫民不仅明确了“党”与“朋”的区别,更是手把手教会怎样组建政党。

刘卫民点名“一党”治国,而且他绝不允许多党治国,这是他与皇帝儿子放弃权利的唯一条件,是“虚君治国”之下文人必须答应的条件,虽“一党”治国,但并不是说他禁止其他党派的成立。

多党为辅,多党监督、建议施政是被允许的,但这要重新制定律法,对其有明确规定,刘卫民在与内阁十三阁老谈话时也提起朝廷、地方各地官吏、民间士绅共同聚在一起,重新制订大明朝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