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闭关(二合一大章)(2 / 5)

一拳炼炁士 不过一枝 6710 字 2020-07-22

劲和身形,他还是处在只有形而无神的拳匠地步。

而拳术除了对筋骨的磨练,更多的就是对于皮毛的刺激。炸起鸡皮疙瘩,锁死毛孔。使运动产生的热量牢牢地锁在身体里面,不停地刺激神经。让自己锻炼出一种超乎常人的反应能力。关键时刻又放开毛孔一拳打出,就是暗劲。

他力大无穷,招式也算熟练。但在真正的高手看来,没有气势。对于劲力的把握始终没有头绪。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宫老爷子说他一生所学女儿宫二得其柔,徒弟马三得其刚。

很多影迷为了这两人谁的境界更高,争得面红耳赤。

但是王辰对此唯有报以苦笑。武术哪里分什么刚柔?只得其刚,说白了就是身体强而脑子不够用,招式变得不够灵敏;只得其柔,就是狠不下心去磨练自己的身体锻炼力量,打出来的拳头灵敏却没力气。

武术,要的就是刚柔之间变化的那一丝巧妙。

就因为这个毛病,他就曾栽在一个咏春拳高手手里。那人不但身手灵敏,反应快速。那一寸之间爆发的指劲才是真正厉害的杀手锏。

回想起当日惊心动魄的一场战斗,王辰对他钳阳马发力,铁指寸劲的功夫十分佩服。要不是拼死一搏,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态击毙了他。可能他当时就要含恨败北了。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也付出了一两根肋骨断裂的代价。

啪啪!啪啪!拇指和食指弹动,在空气中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他在试试自己的指力。两指弹动之后,王辰又试了一下,就只用一个手指,单单凭借指关节的一曲一伸来发力。

果然,两指配合弹动能打出脆响,而一个指头关节屈伸,力量立刻和速度都减小了很多倍,完全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两指弹动,那是靠摩擦发劲。而单个手指关节屈伸,那才是真功夫。看来我要把劈拳虎形练得更进一步,功夫非要到手指头不可。”

王辰以前练剑诀,用手指头当剑,刺击了半个月,把整个手指都练得非常的灵活,而且两指一捏一弹,能弹碎白瓷杯子。更加上他练鹰形爪功,指头硬度也到了一定的地步。

本来以为自己手指头的功夫已经很不错,但是看到那人施展铁指寸劲之后,立刻便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那人指关节爆发力,不用摩擦,都能爆出脆响,这才是真功夫。力量之大,发劲之隐蔽,可以造成无比的杀伤力。

王王辰打虎形劈拳,虽然练出了声音,达到真正“虎虎生风”的地步。但是劈拳里面还有一个细微的变化,那就是“指顶”和“劈抓”。

一拳劈出去,好像大斧开山,但是劈到位后,意念,目光,精神都要瞬间放在五指尖。随后在那个刹那间,五指一拢,如电光石火抓着收回来。

这样,才能把虎形和鹰形沟通。

同样,南拳中虎鹤双形的变化,也是这样,一拳劈到位,然后猛抓,自然转换成鹤抓,鹤啄,都要靠手指关节的变化爆发,才能发挥出最高的杀伤力。

形意里面虽然没有鹤形,但是鹰形和鹤形的抓击都是一样。任何拳术,练到上乘境界后,都是连贯沟通的。

“劈抓”是从一形到另外一形自然的转换,要是指头力量不够,转换之间就有微弱的破绽。

这对普通拳手没有什么,但是对上拳术大师来说,轻微的破绽足够使人致命。

王辰会打虎形,也能转换到鹰形,但是,就那一劈一抓的转换,指头力量不够。气息力量都会陡然的衰落。

因为王辰的劈劲和抓劲,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他的劈劲全力一发,能开碑裂石,但是抓劲就差得太远了。而且鹰形他也并没有练出声音来,还停留在形的阶段。

打拳是一气呵成,越来越猛。虎形和鹰形,虎形和鹤形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