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上海图书馆(1 / 5)

数学与货币 达昌 5790 字 2020-07-30

1999年腊月,陈达昌来到了上海。

李欣去了上海,陈达昌也选择了离开重庆,去上海试试。

木丹帮他买了机票,办了一张银行储蓄卡,放在了行李箱内侧的拉链里,“达昌,yi我会尽力做好,我支持你到上海闯荡。卡里的钱你自己用。什么时候想回来了,就回来。”

陈达昌在重庆生活了这几年,收拾完自己的行李,居然还是只装了一个行李箱,小城上大学的时候,也是一个箱子。他突然意识到,也许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留在这里。

陈达昌没有联系上李欣,他没留下其它联系方式,只能按照挂号信上的邮编推断,大概是徐汇区徐家汇一带。陈达昌选了徐汇区上海交大校区招待所先住了下来。校园里的招待所,便宜,环境也不错,治安也好。按照陈达昌的计划,他要先熟悉上海。

而熟悉一个城市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要有社会圈子。如何创造社会圈子?亲戚、同学、同事,通过这些纽带,可以结交朋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

陈达昌在上海真有一些亲戚,但是多年不走动,他暂时不指望了。

同学也没有一个是来自上海的。

第一步计划找份工作。

来上海,陈达昌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上海是中央政府确定的中国经济中心,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想当大官要去北京,想做大事业,当然就应该来上海。上海将大力开发浦东,引进外资,吸引世界各地人才。海纳百川,是上海的精神。这些是陈达昌给自己来上海的理由。

陈达昌从没来过上海,连上海话他都没听过。

大学招待所食堂还负责给教职工早餐,早上的油条豆浆大小馄饨都供应。

这天陈达昌排队买早餐,前后排队的人说的话他一句都听不懂。他问卖饭的阿姨,“学校还接待日本游客吗?怎么全是日本人?”

逗得食堂的阿姨哈哈大笑,“你这个乡下人,这全部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啊,哪是什么日本人。你大概听不懂上海话吧?!哈哈哈,笑死我了。”

阿姨从上海方言中找到了优越感,对陈达昌说了几句普通话,又说起了上海方言,“侬要会听上海闲话的,要不往后在上海怎么混啊?”

是啊,上海话都听不懂,以后怎么混啊。

陈达昌并不认为上海方言很重要,毕竟都是中国人,说普通话不就可以了嘛。上海是面向全世界开放,注定要适应更多外来人口的流通语言。他相信,普通话将是主要工具,英语可能是未来职场的必须语言技能。语言技能只是工具,而专业知识才是立足的根本。

对于这个大学被开除的数学专业的人,既没有文凭,也没有招聘数学专业的岗位。做了两年生意,算个啥专业?对做生意的专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叫ba。上海交大的ba针对成年人的非全日制教育广告贴在了招待所门口,春季即将开班。

隔壁的楼就是教学楼可以咨询,陈达昌问了招生办的情况,居然这个是不需要大学文凭,通过面试和笔试合格就可以入学,只是学费比较贵,读完整个ba,学费接近8万元。这差不多是几个大学生读完大学的费用了。

陈达昌约了笔试和面试,去旁边银行的at机器上查了银行卡上的钱,看看够不够学费。at机器上显示出来的金额20万元。

木丹给他的钱,正好可以在徐家汇买一套80平米的商品房。她准备这个钱,算过账,大概够买商品房的首付,剩的钱再可以买辆车。

住在招待所过度了几天,他去找中介,租个房。虽然卡里的钱完全够买个房,但他更愿意把钱投资到脑袋里。如果能通过测试,他决定读ba。

徐家汇中心地带的房租都贵,中介推荐了一个老公房,田林路上的小区,价格相对便宜很多。原本想租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