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释然(3 / 4)

装好了放上马车,这才从屋子里出来,付了三十两银子,慢慢吞吞地牵着马步行而去。

等到拐了好几个弯儿,高媛才把紫砂壶收了,三人坐上马车继续前行。在一个食摊上用了当地有名的蟹粉小笼包,果然汤汁味美,还极考验外地人吃汤包的功夫。柴文道叔侄俩还担心高媛烫着,却见她轻轻咬了一个小口吸了汤汁之后才吃,便知她是个内行,却不由再次钦佩起她来,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学的这功夫。

高媛吃货国国民不解释。

他们在盛锡城也不多停留,只在看着有什么稀罕的东西时,偶尔买一些。有了马车作掩护,高媛又入手了几斤酱肉,十几坛子黄酒,还有几斤茶叶。在路过一家米铺时,还买了两百斤大米。

柴伐北忍不住问“娘,您买米作甚?”

高媛“自家吃,人家说了,京城米贵。”

好吧,他娘真会过日子。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买,柴文道叔侄俩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彻底服了高媛的购买能力。而且她买的那些东西吧,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大多是为了尚未开张的数风流备货的。

很多他们上一世十分熟悉的数风流家的独有货物,就被她独具慧眼地大量购入。无一例外地跟人家说如果卖的好,将来还要到这里来进货,把那些商家忽悠着给了她优惠价不说,还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

比如说他们在一个小镇上买人家的菊花茶时,那人就送了她几棵甘菊苗,还是从人家的育苗床里现挖出来的。高媛如获至宝,投桃报李,回送了人家两个苹果。

柴文道立刻就看了出来,这甘菊便是数风流的当家花茶了。别人家也有甘菊卖,却都没有数风流家的味道好。每年只有数风流家的甘菊卖光了,别的店铺才能卖得出去。现在想想,定是嫂娘在那神秘之地繁育出来的。

怪不得数风流家的甘菊,每年都是有数的。

等他们静候高媛接下来还有什么手笔的时候,高媛却罢手不买东西了。也不是不买,日常用品偶尔还是买些的,但再也没有大手笔地进过货。

柴文道“嫂娘,您那里头放不下了?”这一路上买的东西着实不少,都够拉几十车的了。

高媛摇头“不是,这里离京城太近,没有价格优势了。”

好吧,怪不得您上辈子能赚大钱!

柴文道叔侄俩懂了,凑在一起免不了又嘀咕几句,觉得高媛这种做生意的法子,可以好好地总结一下,传给子孙后代。就算是读书不好当不了官,有这个本事,也不至于过不上好日子。

当京城的雄姿终于出现在路尽头的时候,柴文道算了算,他们原本在陆路上可以节约出来的时间,全都被他嫂娘挥霍在购物上了。

不过倒是很值得,想到能看到上辈子京城有名的数风流的崛起,柴文道就觉得莫名的兴奋。他掀开车帘,遥望着高耸的城楼,默默地道了句久违。

转头看看侄子,见他也一脸的百感交集状,便伸出手去,拍拍他的肩膀。

柴伐北也反过来拍拍他的,叔侄俩互相鼓励打气,这辈子总比上辈子强好多!

他们的先机可不是白占的,没见连柴文远对他们的态度,也比上一世温和多了吗?上辈子的这个时候,柴文道还在埋头苦读,为能否通过院试而打拼。而柴伐北,已经是西南边关的一个芝麻小官了。

高媛问他们俩“咱们去找个客栈住着?想好在哪里买房子了吗?”

这俩是京城土著,还是住了很多年的土著,应该也有自己的门路吧?

果然,柴文道直接给了个地址,说是要去那里先找个经纪。

高媛想了想,把买房子的事情交给了他们两个。京城的水太深了,她一个外来户,说不准什么时候嘴里说出来的话就犯了忌讳。在家里没有外人说一说就算了,在外面可是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