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九万驻军是不是有点多了啊。”
此时此刻的环州城内,唐宁正在府衙里面瞅着写今日战报的种朴说道“卑职观察了许久,发现环州城里面最多不过六千人。
九万人有点太夸张了,莫说是九万驻军,就算是九万百姓这环州城也装不下啊。会不会效果适得其反,被夏军拿去当笑话啊。”
不用说,往城头上挂横幅这么下流的注意就是唐宁这家伙想的,包括后来的六个哈字,也是出于这个阴损的小人之手。
但细节还是由种朴丰富,譬如唐宁的原稿是‘环州知州种朴携环州上下将士巴拉巴拉……’而种朴直接改成了携九万驻军。
唐宁不觉得西夏人是傻子,这么明显的虚张声势,难道西夏人会看不出来吗?
要知道他从庆州出来之前,师父可是跟他说整个环庆路的军队都不超五万啊……
种朴没搭理唐宁,吭哧吭哧的写自己的东西。
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做起事情来非常的一丝不苟。
等到把今日战报写完,种朴才把墨迹吹干,然后放在一大堆写好了但现在寄不出去的文书上面,对唐宁说道“那要不老夫去改一改,把九万改成六千?”
唐宁想了想,觉得这样不太好。要是被西夏人知道环州城里面只有六千守军,这帮人还不得跟打了鸡血一样往上冲?
二十万大军,对比一下就是三十三比一……
种朴叹了口气道“九万之数,虽然跟你说的一样是非常明显的虚张声势,但夏军不可不防。
他们就是死也不会承认打了两天的环州城里面只有六千守军,所以老夫虽然有所夸大,但在他们看来,数量也不会差距太多,所以他们还是要谨慎行事。
不过看情况明天就不会这样了,若不是今日颇超守中箭,贼兵指挥大乱,这一仗恐怕到现在还得继续。
不攻破咱们脚底下的这座环州城,他们睡觉都不会安稳。”
唐宁想了想问道“《左传》中有一段是曹刿论战,其中曹刿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夏军已经攻打环州两天了,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呢?”
种朴说“要是用曹刿论战来举例,现在应当是第二阶段。今日夏军派出精锐部队攻打我,但主将却中箭受伤。是以军心大乱,将兵战意尽失,匆忙鸣金收兵。
如若不然,战斗将会一直持续,是第一阶段。”
唐宁又问道“那贼兵何时才能退去呢?”
种朴回答道“这就要看梁氏有多大的气魄和胆量了,她身为妇人,若是有男人的气魄,胆量很大,打一个月甚至数月都
是有可能的。
在西北这边要调齐能与二十万贼兵相抗衡的军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吐蕃、角厮罗说不定都会伺机而行,这是牵一发而动身的事情,对于我大宋来说也是个难题。
但就老夫来看,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
梁氏把持朝政之后肆意任用外戚掌权,是以引发国内的强烈不满。面对这些不满,梁氏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用她姑姑那样恩威并施的手段来平息,而是选择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她没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她动用二十万大军,不过是想要搞出点成绩来让国内的人闭嘴罢了。
因此这一仗我们必须要打赢,我们不仅要守住环州城,如果有机会,我们还要出击,对他们造成重创。
这样一来,声讨梁氏的声音在夏国内就会越来越大。而夏国越乱,对我们来说就越有利。
当初五路伐贼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若是那时候夏国就如现在这般,说不定如今的夏国偏安一隅,如交趾一般,只能据守于弹丸之地了。”
姜还是老的辣,种朴不愧是混迹西北多年的老江湖。这么一通分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