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大事不妙(2 / 3)

丑寅相交(凌晨3点)的时候,是人睡眠最深的时刻,终于,十七个黑影动了,凛冽的山风完全掩盖了他们的脚步声,他们在甘宁的带领下迅速穿过密密麻麻的营帐,中途不时有人停下钻进岗哨,然后很快提着沾满献血的短刀钻出来继续向前奔去。

林立的粮垛中,两人一组,正将背上背负的火油绕圈浇洒上去,从南到北隔一个浇一个,浇完火油他们迅速奔向另一边的营地,从几个大帐子中拖出一桶桶牛油和羊油还有一捆捆干柴回到粮垛中间……

甘宁拎着一颗仍然不停滴血的人头出现了,低声下令“点火!”

两名队员立即点起火把按顺序将一个方向的粮垛依次点燃,其他队员看到火起也迅速按照事先的安排将所有粮垛点燃。

由于火油不多分配到每个粮垛更显不足,开始火势蔓延的不快,可是叛军全都在帐子中沉沉睡去,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大祸临头,营地建在山体的迎风面上,在夜间风势极大,而且多日未见点滴雨水天干物燥,起初在高大的粮垛脚下不起眼的火苗在风中顽强的一点点成长着,最后终于成了冲天之势,将整个粮垛吞噬了进去。

直到临近粮垛的一个营帐里的兵卒被滚滚热浪炙烤而惊醒大叫才逐渐唤醒了其他叛军,等他们反应过来寻找首领时却发现他们的主心骨严丰早已是一具没有脑袋的尸体了。

混乱中一些叛军将领气急败坏的收拢了人马提水灭火,追击敌人,看到营中有人挥舞着火把向山坡上发信号询问,被解下绳索的王满讨好的赶紧举起火把使劲摇动起来。

叛军蜂拥着冲出营门,向王满的信号指引的方向追去。

灭火的最佳时机早已错过,现在的火势已经是人力无法控制的了,数十桶水泼上去火头却没有一丝弱下去的迹象,营中的士卒看到大队人马出了营,心里更加惊慌,越来越多的人不顾军官的喝骂逃之夭夭,最后那些军官也明白大势已去,开始考虑的是自己的出路。

谁都明白,攻打朐忍的大军完了,前线军中几乎没有存粮,全靠越来越少的民夫不停的往返于两地之间运输勉强维持,现在粮草尽毁,用不了几天,没有补给的数万大军将不战自溃!

而他们,逃回鱼复必死无疑,不如躲进山里避避风头吧,实在不行降了官军说不定也能有条活路,这些军官放弃了徒劳的举动,也加入到了逃命的人群之中。

而远处山坡上,火光之中十七个挺拔如山的身影正欣赏着山脚下的焚天烈焰。

“甘校尉,咱们成功啦!”

看着一脸欣喜的部下们,甘宁也被感染了,露出了多日未见的笑容。

大火借着风势很快蔓延到山坡上向众人逼近,甘宁这才下令原路返回,而张满等四人也被幸运的释放了,若按甘宁一贯的做法早就结果了四人,不过念在他们四人配合积极,趁着心情大好之际甘宁难得的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至于四人逃走后和更多逃散的叛军说明真相而导致叛军崩溃加速则是意外之喜了。

这归途和来路仍然是同一条路,此时在甘宁等人眼中却大为不同,来时让人无比压抑的险峰绝壁,现在踩在脚下再看时却显得无比的雄伟壮美,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斗志。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话,也没有无线电,最快的通讯工具就是马匹或快船,从白泉到朐忍用快马报信的话也最少需要一天一夜,所以刘启无法立即分享甘宁等人的喜悦,而朐忍城外猛攻不停的叛军也不知道这个要命的消息。

刘启坚持不住了,只好放弃将叛军全歼的设想,先后派了五个信使从不同方向趁夜潜出城去联络永宁援军的主力回援。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晚城外西北方向不知哪路人马彻夜厮杀,声震云霄,次日清晨叛军高挑这数颗人头冲城中喊话方知巴西郡的援军终于抵达,可惜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