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欢迎,达瓦里西(3 / 6)

帝国重器 周硕 7268 字 11个月前

大,但如果批量生产造价应该能够更低。未来五年内打完,十亿美元应该能够实现,平均每年需要两亿美元。”

“当然,即使完成组网,技术升级和备份星也不能停。最后整个北斗计划,可能需要十年时间,投入二十亿美元才行。”

不算不知道,算完这笔账林千军也有些头皮发紧了。按照当前的汇率,这就是每年十四亿,十年一百四十亿的投入啊!新科就是再有钱,在一个项目上投入这么大的成本也要吃不消吧?何况胡文海想要抢gps的市场,可不只是发射和制造成本,推广和宣传成本也会很吓人啊——和平号不就是干这个的?

“是啊,成本确实不小。不过十年内能够完成这个计划,这些都是值得的。”

胡文海也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如果2007年能完成这个十年计划,实际上2002、03年就能实现初步组网的话,北斗完全可以和gps掰掰手腕。而这个时间,正是移动通信爆发的节点,到2007年3g系统铺开,智能机肯定已经在新科的实验室里完成所有的技术准备。

说实话以新科的发展速度,到2007年会变成什么样的庞然大物,推动3g标准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胡文海心里是一点底也没有。

新科想做高通,和高通想做高通完全是两个难度。胡文海现在只怕手里底牌不够,却不担心狗急跳墙的美国到时候底线太高。

北斗不仅仅只是一项服务,更是一道保险。如果中国没有北斗,信不信飞过中国上空的gps卫星随便多点干扰,中国境内的手机定位就能多偏出几十、上百米去?

当然,北斗这笔生意肯定是不亏的。别说一百四十亿,2007年实现全组网的北斗能赚多少钱?一千四百亿恐怕都打不住。

这确实是一笔豪赌,但已经失去对未来准确判断的胡文海别无选择。

“十年以后的事情还是十年以后再说吧,至少现在,我只想看着我们第一次载人航天能够顺利实现。”

垂直竖起的联盟号火箭已经被发射塔架牢牢的锁住,一条条粗大的管道被连接在火箭上面。不断的有人从塔架上离开或者进入。直到最后,一辆电动汽车载着三位已经穿上宇航服的宇航员,踏上了运载飞船的登船平台。

亚历山德罗夫是一位曾经两次搭乘联盟号的老宇航员了,这是他第三次登上和平号。即将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吴杰和李庆龙站在他的左右,镇定的向着摄像机挥了挥手。

吴杰和李庆龙是幸运的,在这个历史上,他们将不必带着遗憾退役了。作为中国第一批完成宇航员培训的预备宇航员,他们在那段历史上只能成为中国真正的第一批宇航员的教练,看着自己的后辈登上太空。等到中国拥有送人上太空能力的时候,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职务都已经错失能够上太空的窗口了。从1995年开始准备,他们也许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但是最终却永远也没有等到那一天……

这样的无奈,至少在这个时空中不会再有了。

从中国空军飞行员中万里选二的两位宇航员,将代表中国人实现千年来的太空梦想。他们不仅要登上太空,还要在太空中工作、生活,最后再乘坐太空飞船重新回到地球。

让我们记住这两位并不曾踏上太空的中国宇航员,他们与登上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一样,都是伟大的英雄。

等到三位航天员进入飞船,发射塔架周围已经开始清空。人员和车辆、物资从发射现场撤离,周围的村庄和发射场周围的机构也开始撤离和警戒——主要是怕火箭掉下来砸到人,曾经有火箭发射失败,村民被疏散结果招待所里却还有人没撤离的事故发生,所以发射前的检查还是非常严格的。

央视的直播里,画面已经转到了火箭发动机的底部视角。被漆成红色的喷口下面烟雾缭绕,足足二十个喷口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