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从头越(2 / 3)

帝国重器 周硕 58 字 2020-06-24

再有一架大型轰炸机出现在周边国家的军事基地,就让我们的空军寝食难安。而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忽略,中国在南海发出的声音。

十年时间,数百上千亿的经费投入,数以千万人的心智和劳动付出,数百家企业的勇担重担,无数科研难关的克服。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让人不由想到了那样一句诗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而今,海阔天空的未来,已经蔚为可期。

1935年那位诗人在写下这段诗词的时候,是否也已经预想到了今天呢

一定有吧。

因为在这个机场里的所有科学家,在熊猫项目中发挥作用的那些工业企业,这个国家、这些人民的组织、这片土地和天空,不都是来自他的那个时代,不都是他们一手建立起来的吗

也许他们不曾亲眼见到,但肯定已经在心中无数次的畅想过。

在这国际局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我们终于不必再屈居人下。凭藉的是什么说到底,是他们这些前辈,重铸的民族精神。

这是我们的胜利,又何尝不是他们的胜利呢

从来,我们就是他们,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所以,他们也一定会像我们一样,为了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和自豪。

试飞结束之后,基地里仅仅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庆祝活动,然后很快就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第一次试飞成功,仅仅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后面还有更多更艰巨的困难需要面对。

屠基达当初可是拍着胸口保证,熊猫能够在香江回归的时候向世人亮相的。

留给他们的时间,看着还有很长,但其实已经很短。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有人都在憋着一口气的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让英国人知道,你们的时代已经远去,并且再也不会回来了

胡文海没有多打扰屠基达他们的工作,倒是难得和林千军找机会聊了聊。

有了熊猫项目的成功,他作为军队方面负责协调的主任,可以说未来的道路一下子就宽了。

未来在总装,说不定都要多出一位“林将军”不可了。

“熊猫能够有今天,可是多亏了有胡总。不提f14入华,后来斯贝改也是、盛重的八万水压机,还有半导体技术和数字化,这些都离不开你的支援啊”

林千军不是恭维,而是真心实意如此感慨“若非不是有你的支援,我这个协调的工作难度根本不敢想象我这也算是领悟了一个不算道理的道理吧,跟着胡总你才能把工作做好啊”

“所以我想问问,胡总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吗”

“打算”

“嗯,接下来我的主要精力会放在创世上面。中国的创世谈判要持续好几年,在这之前,国内需要做的準备还有很多。我打算推动电传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推动我们在汽车产业上弯道超车”

“我不是指这个,而是说胡总认为军事技术上,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应该放在什么方向”

林千军这话说的比较隐晦,但并不难领会。联想到他在熊猫项目之后可能会高升一步,这个问题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其实也就是说,他可能现在就面临熊猫项目之后的下一个去向了。而在选择方向之前,他想听听胡文海的意见。如果自己的工作方向能够和胡文海的发展方向一致,那是不是工作就好做的多了

有大腿,当然要抱紧大腿了。

胡文海恍然,下意识的走了两步,梳理了一下他脑海里对未来规划的思路。

从军事技术方面来说,未来二十年到三十年,战争的威胁都是比较小的。而军事技术的进步,更需要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

空军方面目前看来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