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老刘的三国杀(3 / 3)

帝国重器 周硕 4362 字 2020-06-17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中国引进高铁这些操作,真是让人膝盖发软。网上几次三番出现的反对日本高铁入华的时机怎么就那么精准,阿尔斯通举报西门子的信息是哪来的?川崎重工在声明不转让300公里以上技术,立刻就被扫地出局。哪怕是最后动力分散方案只剩下西门子一家,西门子对这种状况却懵然不知。原来叫价39亿欧元的技术转让费,结果最后签字的时候只剩下了8000万欧元……

阿尔斯通和庞巴迪、川崎重工,结结实实的陪着老刘演了好一出双簧。

然而这些在新世纪中国才练成的“绝世武功”放到九十年代,大家都还有些懵懂。只有胡文海意识到了,在组建中航发集团之后,航发领域市场换技术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两千台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我们现在有三个选择。d82采用了普惠的jt8d发动机,但是也为中国过cf56发动机的资料。而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嘛,自然不必多说,卖的比美国企业可干净多了。由此可见,这三家航空发动机企业对中国市场,是非常重视的。”

胡文海沉声说道“我认为利用这种重视,在中航发集团成立之后,完全可以要求他们将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向国内转移。就我对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了解,说服他们向国内转让技术并不难,甚至将我们的工程师派往英国,在罗尔斯罗伊斯的工厂和实验室实习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利益足够,罗尔斯罗伊斯现在的处境已经没有什么是不能出卖的了。”

“我们可以采用类似d82的这种合作方式,前期可以向民航整机交付,但多少比例之下必须在中国国内组装,多少比例之下的配件必须在中国国内采购,最后通过这两千台发动机的订单,让中航发集团彻底掌握商用飞机发动机的生产技术。”

“而通过建立中国技术开发中心,向英国派遣实习生、交流学者,举办培训课程,甚至是某些不能说的渠道,用十年时间也足够培养起我们自己的科研团队了吧?”

说到这里,胡文海转头看向常畅,说道“常总,商飞不会满足于只是替代g公司组装飞机吧?通过对麦道飞机的组装促成国内航空配件产业链的形成,我们最终还是要生产我们自己设计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客机。到时候我们商飞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只会是比现在更加强大。”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各位领导――”

胡文海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的看着众人,淡然的问道“你们有这个决心,能够消化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吗?”

会客室里一片寂静,随即突然爆出了一声大喝。

“有!”

韩天魁几乎是红着眼睛,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强自镇定的盯着胡文海的双眼。

“我们606所带头表个态,胡总都已经把路铺好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干了!”

“是啊,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再不敢干、干不好,那和一堆草包有什么分别?”410厂的冯厂长倒是没有这么激动,但语气里那沉甸甸的压力都切实的落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过往搞不好航空发动机,总还有个推脱的借口。客观条件不允许也没办法嘛,没钱、没资源,历史欠账多,不好追赶不是我们主观不努力嘛。

如今胡文海这算是把事情做到仁至义尽,中航发成立后有这么好的条件。如果再搞不好航空发动机,在座的众人可就彻底没有退路了。

黄秘书翘起二郎腿,将后背放松的靠在沙发背上,交叉双手放在胸前。以一个非常放松的姿势,笑道“胡总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