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无心栽柳柳成荫(2 / 3)

帝国重器 周硕 3600 字 2020-06-17

型号,它的性能应该比涡喷15要好一些。”

胡文海闻言一拍额头,顿时恍然大悟。

涡喷15的仿制对象,是中国从埃及得到的米格23上的r29涡喷发动机,逆向测绘得到的设计参数。

而米格23曾经装配过四款发动机,对应不同的型号。米格23s装备的是r27,米格23装备的是r29,米格23l装备的是r35,米格23b装备的则是al21f,由此可见图曼斯基局的涡喷发动机技术可谓一脉相承,具有非常良好的可替换性。

仿制r29的涡喷15发动机既然难产,那么转而仿制拥有全套技术资料的r35,同样可以代替涡喷15为十号工程配套。

r35不仅推力比r29更大,推重比更是达到了72的水平,而涡喷15的推重比不过才65。不论是性能、可靠性还是可维护性,这款发动机都可以让人满意。实际上从r35之后,苏联的发动机研发就转向了涡扇技术,也就是说r35其实可以算是实实在在的末代涡喷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米格23与十号有一点相同,它们都是单发战斗机!

也就是说,r35的可靠性是很高的,能够适合单发战斗机的需求。

宋文骢在十号工程与熊猫项目组的信息交流中,从吴大观口中得知了r35的消息,这才迫不及待的在亚运会期间找到了帝都来。

最重要的是,胡文海手里这些r35的技术资料,可不仅仅只是发动机的设计和工艺资料。

当年克格勃因为胡文海按分量算价钱的政策,可是废尽了脑筋的挖掘所有与r35有关的信息。只要与r35能扯上一点关系,就不管不顾的全都搜罗了出来。

这份文件,可以说是从最基础的材料到工装夹具,从设计思想到参数计算,从总装工序到软件集成,几乎包揽了与r35有关的一切信息。

虽然r35已经是一款七十年代研发生产,装配的是现在看来战斗力稍显过时的米格23战斗机。但是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还从来没有如此完整的了解过一款涡喷发动机的整个研发过程。

对于早早就和苏联闹翻的中国来说,航空发动机的自研道路实在是太过曲折。仿制和从某些渠道零星得到的资料,显然不足以让中国航发行业完整的了解涡喷发动机的研发思路。

从这一点上来说,胡文海弄到的这批资料,实在是太过宝贵了。

想到这里,胡文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他确实没有想到,当初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弄来给两位吴老进行参考的资料,原来竟然有这么大的用处!

“宋总既然觉得这批资料有用,那就拿去用好了!”胡文海摸着脑袋,嘿然道“这批资料原本就是用来帮助国内航发发展的,宋总如果能用得上,那就说明我这钱没有白花。我一个私营企业,涡喷发动机本来也没有什么用处嘛。十号工程既然有需要,我这就让人将资料复制一份给你们拿走。”

胡文海说着话的功夫,就举起手来,将宋文骢要说的话堵了回去“宋总就别提钱的事情了,磕碜我呢是不?”

听到胡文海的话,宋文骢和刘大响、江和甫两人对视一眼,不由的松了口气。

胡文海能够这么痛快的答应这个要求,并不出乎他们的意料。这批资料原本就保存在吴大观主持的动力研究院手里,实际上是和熊猫项目发动机实验室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动力研究院负责的项目很多,诸如微型涡喷,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还有很多电力技术。像是燃料电池,高压输电,变频器、电力开关和电动机牵引传动等技术,都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

而航空发动机不过是动力研究院下面的一个研究所,在八十年代技术流通不畅的情况下,外界很难得知其内部掌握着什么样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