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杂质堵塞管道,这些设备“喝”的还是软化纯净水!
比人喝的还好!
这么多苛刻的要求和复杂的工程,可想而知高空台的建造是个多么艰巨的任务。
中国从1965年开始sb101高空台的建设,到1995年才完成它。而刘大响院士,则是为其付出了几乎整个人生。
相信在他面前,任何所谓的“工匠精神”,恐怕都只有黯然失色这一个结果了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刘大响打造的高空试车台,自然是要有人来用的。
这个人,就是他身后的江和甫。
从涡喷13到预研,从涡扇10到太行b再到只闻楼梯响的峨眉,中国涡扇发动机的整个发展过程,全部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
江和甫。
中国进入涡扇发动机时代,毫不客气的说上一句,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系其一身。
在中国航空史、航发史,甚至是军工史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人。
这二位的事迹和照片,胡文海又怎么可能没有了解?实际上何止是有所了解,正如他所说,那是如雷贯耳啊!
但问题是,胡文海了解的是三十年后的刘大响和江和甫。
如今的刘大响,高空台还没有建成,工程院院士的荣誉还没有加身。江和甫就更不用说,涡喷13虽然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歼七和歼八战斗机身上,但他也还没有涡扇时代那种重要的地位。
两位未来都是大名鼎鼎的工程院院士,但如今还只是处于事业刚刚腾飞之前的蛰伏期。
被胡文海称赞上一句“如雷贯耳”,难免是有些不知所云。这二位的名字出现的文件至少都是机密,您就算有所耳闻也就算了,如雷贯耳这不是说我军工系统出了严重泄密吗?
他们只能当胡文海这番话是客套,但怎么看他表现出来的热情,都不太像啊!
听闻这位世界首富,对军工系统从来就是个“赛孟尝”,大概是来个军工系统的工程师都是这个待遇?
刘大响和江和甫两人面面相觑,也只能是做这种猜测了。
“胡总客气了,我们今天不请自来,有些冒昧了。”
“嗨,就不用说这些客气话了,快请坐!”
胡文海紧着给屠基达和宋文骢,刘大响和江和甫四人让到了客厅的沙发座位上,然后亲自给他们倒上热茶,这才兴高采烈的坐了下来。
开玩喜呢,看看老子今天客厅里做的都是谁?胡文海确实有激动的理由。
屠基达,歼七之父。宋文骢,歼十他爹。刘大响,燃气涡轮院总师。江和甫,中国涡扇第一人。
一厅四院士,加起来说是未来中国航空军工大半边天都没问题。
胡文海是用了很大的毅力,才没有掏出个本子来请人签名的。
等到胡文海在座位上做好,刘大响和江和甫两人看起来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胡总事忙,我看咱们就长话短说……”
屠基达算是双方的联络人,当下便出头第一个发声。不过他话没说完,就被兴致勃勃的胡文海给打断了。
“哎,不忙,谁说我忙啦?”胡文海瞪起眼睛,一脸兴致勃勃“不用长话短说,那么着急干嘛?我看这样,香山饭店餐饮水平还是不错的,咱们先随便聊一聊,等过会儿我请大家吃饭!”
说着话的功夫,胡文海就转头去看向四方脸、浓眉大眼的宋文骢,又有些好奇的问道“宋总的十号工程我其实有所耳闻,如果方便的话,不如我们聊聊这方面的事情?”
宋文骢和屠基达相视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也好,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向胡总保密的。说起来我还要向你道谢,之前一号来611所视察,听说背后胡总也出了很大的力。”
胡文海虽然身份上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