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高通危机(2 / 3)

帝国重器 周硕 3598 字 2020-06-17

在数字化无线通信方面的潜力让人惊叹。尤其是高通此时已经花费巨大的资源,游说美国无线电通信标准采用cda。

在事情只差临门一脚的时候,高通公司忽然接到了一份传真。

传真是一张传票,法院传票。

中国新科集团在美国起诉了高通公司,罪名是专利盗用。

在一开始,高通对这项罪名是拒绝的。

开什么玩笑,我一个美国高科技公司会盗用你们中国企业的技术?

碰瓷也看看对象吧?在美国起诉美国公司侵犯中国企业的专利,谁信啊!

然而当高通公司对传真中详细背述的专利进行查询之后,总经理斯温白的脸顿时变白了。

这t坑爹啊!

高通公司目前手中在cda领域的专利,全部被新科集团通过更广泛领域的专利所覆盖了。

只要新科集团愿意,随时可以申请法院对高通手中cda专利宣布无效。

经过一个多月,一整个专利方面知名的律师团的闭门作业,斯温白得到的结论是这份专利壁垒几乎无懈可击。唯一可能的路线,就是放弃cda技术转向其他领域。

但问题是cda技术之所以能在被高通垄断的情况下,仍然成为3g的主流技术,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码分多址的特点,使它能够很方便的在无线通信中扩大带宽,利用无线通信那非常紧张的频率资源。

cda技术在不同用户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将需要传输的信号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伪随机码进行调制。

简单来说,把信息假想成汽车。时分多址就是在一条道路上某个时间段只通行一辆汽车,什么时候汽车到了目的地,这条道路才会分配给另一个汽车使用。

而码分多址则好像现实中的道路,汽车有车牌号,哪怕有很多车在路上跑,只要车牌号是对的就不用担心不知道它的目的地。

相对而言,自然是码分多址更能有效率的利用道路。

同样的道理,在无线电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然是码分多址更能充分利用带宽,更适合无线通信模式。

这也是高通公司有信心能够说服无线电委员会,接受cda成为美国无线电通信标准的原因。

但如果要重新投入资源在其他技术的开发上,不说这种自打自脸的尴尬,高通又那有这么大的本钱?

高通开发cda同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美国学术界对cda的研发始终没有停止。

在此基础上,高通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才实现了cda成果的商业转化。

再来一次这种“赌国运”的行为,谁也不敢说就一定能够成功。

差不多,在这个世界上斯温白大概是最能理解面对美军的萨达姆的感受了。

骑虎难下,左右为难。

不过高通比萨达姆幸运的是,它的背后站着的是天下无敌的美国。

在传票送达之后,高通上下一片绝望的时候,新科集团却突然撤销了诉讼。

高通的股东们不由弹冠相庆,庆幸躲过了一劫。

斯温白却在新科集团先起诉再撤诉的行为中,敏锐的察觉到,新科集团并不想将高通赶尽杀绝。

新科集团是一家中国公司,这是他们最大的弱点。

美国的通信行业,绝不可能将这种要命的专利标准放在中国公司手里。

就好像中国的通信公司无论如何也要在cda标准里插上一脚,硬是搞出tdscda、cda2000和cda这三个标准来。说是保卫国内的通信产业也好,争权夺利也好,总之谁也不会在这种关键位置让国外企业作为主导。

n的时候,好在有华为站了出来,让国内通信企业不至于把命脉全攥在别人的手里。到了制定5g标准,华为更是成为庄家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