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时间,除了熟悉绣城的时间以外,塑料七厂的招商引资是他主抓的第一件事。
市里成立的塑料七厂招商引资小组,文市长亲自担任了组长,轻工局的局长甚至没捞上一个副组长的位置。
不过他何奔倒是凭借塑料七厂厂长的职位,拿到了一个秘书长的头衔。
都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然绣城特区新市长文时珍,就是看重了塑料七厂招商引资这个机会,打算把招商引资作为他的第一把火。
倒不是说塑料七厂涉及的成交额多么大、或者局面有多么复杂,需要一位副省级的特区市长亲自来处理这个事情。
塑料七厂的出售,并不是关系到他自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绣城招商引资大局的开创件。
作为特区,绣城虽然有种种优惠的政策,甚至是副省级的立法权。
但正如罗马并非一天建成,一个开放的特区也不是套上名头,立刻就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
绣城特区在开埠之后,享有很多让其他地区非常眼馋的特权。
诸如独立的进出口权,价格全面并轨、实行市场经济,以及胡文海最中意的一个权力——私人企业的合法化。
塑料七厂,是吸引外资投资绣城的第一个项目。
香江商人——有人说香江凭啥算外资,这事儿只能找商业部去说理了。
不管这个香江商人是怎么出现的,他的身份和资金都来自香江是确认无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招商引资,外资收购国有企业应该怎么操作?
塑料七厂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绣城特区招商引资的操作一个标准。
文时珍这个新市长,之所以亲自担任这个小组的组长,也是为了要在这个过程中,高屋建瓴的完善这道程序。
这个时候塑料七厂的出售,显然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交易,而是获得宝贵的招商引资经验的平台。
新官上任的文市长,当然绝对不会允许这笔交易有一丝一毫的问题发生。
对于没有做好安抚工作,或者说屁股下面拉了太多清单的何奔,文市长显然是不会有好印象。
若非走到了这一步,何奔无论如何是不愿意动用这个最后手段。
好在对于何奔来说,如果仕途真的走不下去,大不了下海就是了。
这些年他通过倒卖国家配额的计划内物资,很是赚了不少的钱。
这笔钱一部分进了塑料七厂的帐,用来采购回收vc颗粒,另一部分则是被厂里何奔这一系人给私下分掉了。
帐做的不能说完美,但也不是那么好查的。
他有一个固定的交易方,对方是残疾人联合会的外围商业机构,来头相当不小。
真要查他何奔,说不得抱蔓摘瓜之下牵扯出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来。
何奔相信,只要文市长稍稍了解一些内幕,他是不会主动往自己身上揽事儿的。
大家你好我好,放他拿着这些年的收入到一线城市去享福,何奔觉得这样的结局也不能说太糟。
绣城这些年,官场里的规矩越发的严厉了。
公共服务的效率提高了,工作评价更是让过去机关里养的闲人苦不堪言。
对纪律的整顿也逐渐收紧,收受贿赂这条高压线就不说了,请吃请喝、收彩礼和公器私用竟然都在打击范围之内,简直毫不顾忌人之常情!
这么一来,公家饭虽然稳定,却不是那么好吃了。
何奔也考虑到自己这个做惯了厂长的,真要调到轻工局的机关去,真的还能适应这种生活吗?
不如干脆,趁机从这个泥坑里跳出来吧!
就是不出国,到南方去闯荡一番也不错。
何奔这些人手上也算小有积蓄,日子怎么都不会过的苦了。
抱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