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地位(3 / 5)

帝国重器 周硕 7137 字 2020-06-17

个体户社会地位不提高。

连媳妇都不好找,私营经济发展从hai何shuo谈起i?

对于这个工程,胡文海已经有了很多设想,左右不过是炒作的那些套路,对一个从三十年后穿越来的人来说实在没啥难度。

在他东北这块地方。

改革开放中条件并不比全国其他地方差,甚至基础还只有更好。

但结果改开几十年发展下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却落到了需要再振兴的地步。

原因在哪里?

在我们的工业没有竞争力?

在我们的资源不够丰富?

在我们的政策没有关内开放?

还是在什么地方?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在人们的观念。

东北人过去依托国营经济太久了,发展的也太好了,于是成了新时代改革的包袱。

就好像欧洲人穷的活不下去,扬帆出海才发现了美洲。

一战俄国的战败。

反而成就了苏联的崛起。

美国人的祖先都是罪犯和活不下去的破产移民,中国古代的辉煌封建历史却造就了东林党和清末的闭关锁国。

小岗村是吃不起饭要饿死人了,这才分了田搞包产到户。

说到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好日子过的太久,形成惯性反而成了保守主义的大本营,官僚主义的沼泽地。

穷则变变则通,东北在八十年代日子还算过得去,所以就缺少了改革的动力。

到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再想追赶改革开放的步伐,晚了!

如果是八十年代东北就开始下岗,或许这片土地的未来就是另外一种命运。

九十年代爆发的大下岗浪潮,对东北的伤害是最大的。

一方面是经济结构问题,另一方面反而是因为东北过去的积累太丰富,以至于“有点小病硬扛住,反而拖成了绝症”

,最后大家一起去死的结局。

就算是后来的招商引资,东北的投资环境也只能是让人摇头。

原因很简单,东北的经济体制缺课严zhong,自然不会被资本青睐。

改变人们的观念,胡文海觉得这是比投资多少个大项目,更加重要的一步。

其实想想,为什么是en州假鞋卖到了商务部部长女儿的手上,为什么是j江卖假药的全镇甚至敢抱团和中央的调查组对着干?

这个年代的东北人,缺的正是这种对资本和利润疯狂追逐的精神。

钱都懒得赚,可不是一句形容词。

至少有一点汪厅长说的没错,一旦绣城这里的计划实施顺li,胡文海真的有在全省甚至整个东北进行推广的想法。

商业厅甚至是商业部,是他的计划首当其冲的障碍。

九十年代前如果不能发展私营企业,起码能刺激一下东北的个体经济发展,抓住八十年代最后机会。

而个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就是如今商业部门。

汪厅长负气而走。

事情当然不可能就这么过去,手段可以说是接踵而至。

第一步,汪厅长就显示出了他卓越的眼光。

绣城商业局,硬扛着绣城市府的意见,明令通知即将收回百货大楼的承包权。

紧接着第二步,绣城商业局宣布接到上级部门通知,个体户手续全面暂停办理。

并且限期展开个体户的整顿治理工作。

绣城商业局充当了马前卒,渤海省商业厅也没有光是躲在幕后。

省里其他地区的企业。

都收到了商业系统的通知。

东风快递手续不全资质存疑,要求全省商业单位暂缓与其进行合作。

甚至是新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