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年轻,往里面一塞可不就是齐活了?
甚至有些单位级别高,开办的三产还能再安排几个原来单位的领导进去。
一来二去的,绣城市里这各种各样的服务公司,如同雨后春笋似的就冒出来了。
多了这么一群饿狼抢食,这原本负责经营市内商业系统的商业局可真是抓了瞎。
手上的供销社体系被冲击的摇摇欲坠,最可恨的就是二轻局。
被胡文海收拾过之后,市里哪个系统都能再去踩上两脚。
什么面粉厂啊,毛巾厂啊,肥皂厂造纸厂和罐头厂,哪家来进货都没有不应的。
商业局找上门去,你这不对,得按照计划统购统销啊!
二轻局后来上任的邴局长双手一摊。
我二轻局现在还是代罪之身,您商业局有面子自己去找其他系统,让他们不要从我这里拿货吧!
商业局冯局长差点没被气个半身不遂。
不过这绣城市里的三产也是良莠不齐,像劳动服务总公司的经理黄石,那是当年把热化厂冷库承包下来搞的有声有色的主。
带头人心里明白,下面自然跑不偏。
算的上是绣城三产里搞的好的。
可还有的企业,只是拿三产当塞人的口袋而已。
需要上岗的工人子弟来了,往三产一塞,领导的位置不够安排了,往三产一塞,手上不盈利的资产,统统往三产一塞。
n剥离不良资产。
倒是很有些企业转头就实现了盈利。
可三产这边亏损的窟窿越来越大,原本都是一个单位的,你也不能产的工人喝西北风吧?
于是也只能把盈利源源不断的扔到三产里面去,结果其实和原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反而是让企业的负担更加沉重了。
三产热潮这一年多有所降温,可如今能站住脚的哪个也不是好相与的。
主要就是劳动服务总公司劳动保障总公司和绣城服务总公司这三家,背后站着工业局轻工局和二轻局,可把商业局的供销社体系给坑苦了。
供销系统是商业局的“现金奶牛”
,商业局如果刨除这一部分,其他的就只剩下管理职能,只能靠罚款来钱了。
面对这么一个棘手的局面,商业局的冯局长自上任以来,头发都愁的快白了一半。
“局长,有两个新科公司的同志想要见您。”
冯局长正在埋头份省里转发的文jiàn,1985年的中国或者可以被称之为“马胜利”
年了。
稍微关注点国家大事的人,基本不会不知道他的名字。
从今年年中开始,《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几乎就以刷屏的气势,攻占了全中国所有的报纸版面。
到了十一月,全国范围内几乎将“承包”
,当成了是拯救国有经济的一颗救命仙丹。
这个年代的中国人,无不渴望着有一种巧妙而又一劳永逸的方法,能够解决国企效率低下的问题。
就像是迷信诸葛亮的奇谋妙计一般,相信着,并且寻找着这样一种方法。
当马胜利在石门造纸厂贴出请求承包的大字报,结果原本预计每年亏损10万的八百人大厂,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一百四十万。
这个事迹经过全中国报纸的报道,顿时掀起了全国的热情,人民无不相信,中国终于找到了拯救国营经济的灵丹妙药。
从七月开始全国报道马胜利,到如今的十一月末。
哪怕是迟钝的渤海省官僚们,也开始鼓吹起承包的春风来了。
冯局长如今在翻阅的。
就是这么一份省里下发的,号召学习马胜利的精神文jiàn。
“新科公司?”
冯局长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