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商业体系(2 / 5)

帝国重器 周硕 7177 字 2020-06-17

对这种运输模式的接受程du呢?我们带货的话,钱怎么办?先交钱再发货,还是先发货再交钱?厂家和个体户,两边都不会接受这种模式吧,现在人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很重的。”

胡胜利的问题直指问题关键。

让胡文海不禁有些刮目相己这个小叔,未来也是少说有几千万上亿的身家,成功果然不是侥幸。

如果是拉着货主去原产地进货,然后再由原产地押货回来,那和铁路托运有什么区别?

小量进货还行,但为了铁路运输的效率,这些货主势必要“拼车”

凑足一车数量的货物之后才能发车。

初期发车时间必然无法确定,更不可能组织货主押车。

说白了,胡文海这个提yi,搞的就是个未来汽车物流配货站的东西。

而未来长途汽车运输,也没见哪个货主要亲自跟车押车的,因为那一车货的货主往往有几个十几个,哪能全都跟在车上?

就算货主同意,车上也没那么多空间。

而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

因为未来的银行系统在转账和担保方面都有相应的服务,买卖双方整个社会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诚信体系。

运输公司装货买家打钱,这首先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商业诚信基础上的。

买家不用担心运输公司黑了自己的货,卖家将货交给运输公司也就算完成了整个交易过程。

可八十年代,并没有这个社会环境。

运输公司真要黑了买卖双方的钱和货,拍拍屁股走人谁也没有办法。

甚至如果运输公司在当地很有势力,往往也就只能雇主吃了这个哑巴亏,运输方跑路都不用。

毕竟如果合同协议靠得住,那八十年代末也就不会有波及整个社会的三角债这回事了。

最后是改开几十年,优胜劣汰才形成了基本互信的商业体系,淘汰了那些不按照规矩办事的害群之马。

可这个解决方案,并不能套到根本没有市场经济商品社会成熟商业体系的八十年代。

单的互信问题,反而成了这种不的拦路虎。

好在,“不”

,在三十年后有一套颇为经典的解决方案。

甚至是依靠这套解决方案,最后成就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胡文海整理了一下思路,信心十足的说道。

“这个其实也很简单,个体户将进货的资金交给运输公司,运输公司担保从厂家拿货。个体户收到货物之后签字确认,我们再把货物资金支付给厂家。这样一来,厂家不用担心个体户拿货不交钱,个体户也不用担心厂家拿钱不发货。”

“那我还有一个问题。”

胡解放双手一摊“个体户和厂家,凭什么相信我们,也就是运输公司?”

“呃――”

胡文海傻眼皱眉,竟然被胡胜利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对啊。

你这个运输公司,凭什么取得个体户和厂家双方的认可?

这年月别说胡文海要胡胜利搞的一个三产性质的大集体靠不住。

就是国家单位涉及到钱都没什么公信力。

为了钱转眼翻脸的机关企事业都时有听说。

单凭一层铁路三产的皮,恐怕是真的无法说服这些在八十年代蛮荒的商业环境挣扎生存的个体户们。

得,宝模式也不是随便就能搞起来的,社会发展不到这个阶段,条件还是不成熟啊!

那怎么办?

胡文海犯了难,是不是搞这个项目的条件真的还不具备?

淘宝模式走不通……“要我说,利用通勤列车搞三产确实是个路子。不过你这么搞不行,要我说干脆我自己出钱进货,然后卖给个体户。做个批发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