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贷款(4 / 5)

帝国重器 周硕 6991 字 2020-06-17

这番事业。

和中方白手套这个解释相比,显然后面这个可能性小的可以忽略了。

新科公司在中国有一定程du的影响力,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若非如此,三菱也不是什么街边小卖部,难道是谁都能上门参观考察的?

在山崎正孝眼里,新科公司的这支考察团,分明就是中国官方批了个马甲。

而萧野芹手里掌握着一笔巨大的资金。

嘴里说出来的话自然就有份量。

三亿美元和十亿美元当然不同,十亿美元和一万亿日元的生意又自不同。

为了一万亿日元的大生意,三菱集团就是推动日本政府通guo一两条法律都没问题,何况是跑一跑贷款而已。

八十年代正是中日友好的阶段,推动一项定向采购日本企业产品的援助贷款,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对日本政府来说。

这将是一笔很拿得出手的政绩。

一万亿日元,按照如今汇市的走向趋势,这可是相当于四五十亿美元的大生意。

能产生多少就业岗位,能让日本的经济催生出多少内部需求,又能推动多少产业发展进步,这里面的利益足够让一qiē资本家和政客都铤而走险的程du了。

显然。

能够实现中方这个要求的绝不止三菱一家。

在日本可是号称有四大财团,想必三井住友和富士也一样会为了拿到这笔生意无所不用其极。

可论到对政府的影响力,还是我们三菱最强。

山崎正孝心里虽然这么想着,可却莫名的生出了一些紧迫感。

“新科公司如何证明,自己可以推动这样的政zhi事件呢?”

山崎正孝压住正在砰砰乱跳的心脏,强自镇定的问道。

萧野芹摊手,笑道“这就回到我刚才说过的提yi了。为了显示诚意,我们可以先拿韩国人来练练手。”

“韩国人?”

山崎正孝说出这个词的时候,可以说几乎是咬牙切齿的状态。

日本是国际造船业的霸主,可是这个霸主到八十年代对国际造船市场份额的占有却开始停滞不前。

到八十年代中期,干脆市场占有率开始了大幅度的后退。

这一qiē都源自于该死的韩国人。

韩国在七十年代进入造船业,以政府出台法律保护和奖励补贴造船,形成了五大造船企业。

等到这五家造船企业在韩国国内拼杀出来之后,韩国政府开始鼓励,甚至是亲自下场帮助他们兼并韩国国内的其他造船企业。

到八十年代,韩国国内的造船业正式形成了五比九十五的格局。

也就是说,以现代大宇三星韩进和汉拿五家造船厂,掌握了韩国国内95船能力,人为催生出了资本雄厚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财团。

至此,功成身退的韩国政府开门放狗,五支饿狠了的恶狗就此出笼,争先恐后的抢夺原本属于或者即将属于日本造船业的市场份额。

三菱重工是日本造船业的龙头企业,韩国造船业的崛起对它的打击自然是最大的,否则也不会突然空余这么多富裕产能需要出售给中国。

作为三菱重工船舶海洋事业本部的常务董事,山崎正孝可是恨不得把韩国人油炸了蘸上芥末丢到嘴里嚼碎了然后吞到肚子里去!

若非说出这话的人是萧野芹,换上一个他在公司里的下属让他突然听到“韩国”

这个词,他非得把那个人给骂个狗血喷头不可。

“韩国造船业的核心优势是低廉的人力成本,在技术上韩国人追赶的越快,日本造船业就萎缩的越严zhong。”

萧野芹侃侃而谈道“以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来说,日本制造业平均工资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