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二章 渔政(3 / 5)

帝国重器 周硕 7058 字 2020-06-17

…”

“好了,让你介绍远洋渔业的资料,不是让你谈困难的。”

邵局长皱眉,打断了白经理的话。

水总那点小心思他心里清楚,年利润肯定不止是一千万美元。

不过是怕说的太多了,引起上面的关注而已。

像这种新生业务,肯定要多强调困难,这样一方面出了问题才不会被打板子,另一方面最好还能阻吓后来者分薄资源,这都是官场上的老套路了。

不过今天不是主管部门调查下属企业的经营状况。

而是调查海军进入远洋渔业的可能性。

邵局长明白干脆问道“白经理,请你介绍一下国际远洋渔业的情况吧。海军如果在这个领域投入,要达到年十亿人民币收入,需要有什么准备?”

“这个,十亿人民币……”

白经理心算了一下,皱眉答道“我想,大概要投入一百艘渔船吧。但是肯定不能全部放到西非海域。可我们对世界上其他远洋渔场的了解又比较薄弱。”

他想了想,最后犹豫的下了结论“我认为,要通guo远洋渔业实现年十亿人民币的收入,是比较困难的。”

“这样么,远洋渔场的资料郎教授,魔都水产大学有没有什么研究?”

魔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魔都水产大学,在远洋渔业方面,水产大学的郎教授是国内少有的专家了。

郎教授刚要开口说话,却听到一个年轻的声音插进了话来。

“请稍等一下,我觉得大家目前的思路有些问题。”

第二百八十二章“思路……有什么问题?”

远洋渔业的利润率不低,但是偏重于积累和投入。

以苏联为例,在苏联解体之前,远洋捕捞是苏联补充其粮食体系的有力支撑。

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苏联就已经在重视开发远洋渔业资源。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世界最先进最大的远洋船队,就是苏联所有。

区别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远洋渔业模式,苏联是通guo常年对远洋渔业资源研究,掌握了世界渔场分布的详细资料,并且苏联的远洋捕捞船更是相当先进而且规模巨大。

这样一来,苏联才在世界上坐稳了远洋渔业的王者宝座。

和苏联远洋渔业相比,中国的远洋渔业起步晚,1985年才派出第一支远洋捕捞船队,积累薄弱而且对远洋渔业的研究匮乏。

派出的船队也是近海捕捞船队里相对吨位较大的改造远洋渔船,性能和技术都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相对简陋。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凭借远洋渔业增加海军的国防开支,也似乎只有走量这一条路了。

胡文海说这个思路有问题,虽然碍于他的身份比较敏感,在座的众人不方便明确表示反对。

但眼神中都透出了一股不信任。

“嗯,我这么说吧。”

胡文海沉吟一下,说道“我想有一个故事诸位应该都听说过,旧金山淘金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找到黄金,但最终旧金山这座城市却发展了起来。这其中确定赚到了钱的人,偏偏不是淘金客,而是向淘金客出售工具的商人。”

这个故事倒也算是家喻户晓了。

胡文海只说了一个开头,有的人就不住的点起头来。

“没错。出售工具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小胡同志的意思,难道是说,我们应该出售远洋渔业的工具?”

“不仅是工具!”

胡文海点头,但又摇头“准确的说,我们可以卖服务。”

“服务?”

众人莫不惊奇,八十年代的中国,哪里有卖服务的概念。

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国内商业环境的一个缩影,中国商业似乎始终不重视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