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六章(4 / 5)

帝国重器 周硕 7153 字 2020-06-17

“摩托罗拉有一条芯片生产线正在准备出售,正常来说是不太可能出售给中国的。”

艾迪逊强调了一下,接着说道“但我们现在愿意给胡先生一个机会。可以用异株湖公司的股份,从摩托罗拉这里将生产线换走。这样你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线,如何培训安排什么课程,你们就可以自己说了算。”

“嗯——”

胡文海稍稍有些动心,摩托罗拉的芯片生产线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用来练手倒是没有问题。

如果真能得到一条美国当前技术水平的芯片生产线,多花点冤枉钱倒是无所谓。

“这个条件。我们可以考虑。”

胡文海的话让艾迪逊稍露喜色,不过紧接着他就笑不出来了“不过我要知道,这条线的技术工艺是什么水平?晶圆直径和芯片线宽工艺是多少?使用多少时间了?这些基础信息摩托罗拉总要给我吧?”

“这个……”

“这是一条六英寸直径晶圆3微米线宽工艺,运作时间只有五年的二手线。从国际角度来然是非常先进的生产线。”

胡文海刚开始还有说有笑,听艾迪逊介绍完数ju。

不由脸色一变“摩托罗拉打算拿这种东西来换我至少价值五个亿的异株湖公司股份?”

艾迪逊心里狠狠的将小埃德加骂了个狗血淋头,高层会议怎么就会一厢情愿的觉得中国人会把破烂当宝贝买回去的?

别人不知道,和胡文海打了这么多交道的艾迪逊却清楚,自己面前这个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他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技术和社会都有很深入的了解。

如果是别的什么生产线,运作五年时间倒也不算太旧,仍然可以舔着脸喊一声“八成新无划痕二手挥泪大甩卖”

可芯片生产线五年时间。

这就好像三年前的魅族x2手机扔给狗东回收,最多就是赏你一个运费钱免费帮你收垃圾而已。

最先采用3微米技术的是tel,1978年tel就已经建成了3微米线宽工艺的芯片生产线,用于生产8086cu。

摩托罗拉不仅是晚了两年才上的3微米工艺生产线,而且是从1980年运作到了1985年,生产线的潜力早就已经挖光了。

现在比较先进的是15微米工艺,这是tel在1985年推出的386cu使用的工艺。

再往后,到1989年,tel就应用1微米工艺生产486cu了。

而现在晶圆厂的主流技术,则是18到2微米线宽工艺。

3微米的生产线不能说没有,甚至完全可以再运作十几几十年。

后世王船夫接手的华晶“遗产”

还有好多从香港转手的欧美八十年代二手设备。

但是这种设备的价格,那就不可能再有价无市了,反而要“随行就市”

,变的和其他生产线没有什么两样。

就3微米这种大路货色,胡总异株湖公司股份价值的5亿美元,能买回十条不止。

当然,艾迪逊的话也不算完全说谎。

3微米工艺生产线技术上虽然已经落后,但在国际上确实还是在被广泛应用。

如果能在中国建起一条3微米芯片生产线,确实是能捅破天的大事了。

可再怎么说,八十年代的美元还很值钱。

八十年代的晶圆厂还没有那么夸张的资金需求。

而异株湖公司的前景,则是任谁都能来的。

“这个,摩托罗拉还可以负责工厂运作的指导。胡先生不是想要培训你们自己的工人吗?我可以保证,一定将晶圆厂的运作经验完整的传授给中方。”

胡文海呵呵冷笑“我拿出一亿美金来,相信全美任何一家晶圆厂都能做到艾迪逊先生所保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