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回国(2 / 3)

帝国重器 周硕 3865 字 2020-06-17

失笑,书的样子,想必想出分期付款这主意可费了不少力气。

在八十年代国内哪有这么个名词,恐怕还要参考了国外的翻译才行。

但是有个问题,作为从后世重生的人,谁还不知道那么一句话欠钱的是大爷,债主是孙子。

就算没吃过猪肉,总宏演的黄世仁和杨白劳吧。

这债务人成了国家,有几个够胆不还钱就武装讨债的啊?

胡文海当即将头摇成了拨浪鼓,正色道“黄秘书这说的不对!国家既然经济紧张,那我怎么能再给国家添麻烦呢!咱不是那样的人!”

他这一句话说的黄秘书差点热泪盈眶,小胡同志是多好的同志啊,真不愧是老革命家培养出来的好苗子,这觉悟哪有报告里说的那么差,也不比他爹胡解放低多少了啊!

“这可不行,钱还是要给的。这不光是你一个人的事情,22亿虽然有些多,但总多不过国家的面子。个人百姓家欠了债,还知道砸锅卖铁还钱呢。国家如果欠了钱,更不可能赖账的!”

是的,或许大领导们真不想赖账。

但到时候年底做预算,这里要钱那里要钱,估计胡文海这笔钱的优先级肯定就要排到不知道多后面去了。

等到大领导们记起来问上一句,下面人回一句“国库里没这笔多余的钱”

,多半上面也就偃旗息鼓了吧。

说到底,欠钱的人怕的是不还钱坏了名声。

可放到国内,胡文海也得有这个话语权喉舌去发声,才有让人“怕”

的资本吧。

远了不说,八十年代几次清理挂靠私营企业的时候,可是吓的不少人将自己的企业“捐”

给了政府。

几多不甘心的“挂靠”

企业老板,不得不“卷款”

潜逃。

1988年,曾经盛极一时的万宝厂长邓韶深,万宝电器挂靠在妖都二轻系统下,市府厂办的好,于是一股脑塞给他24家亏损企业。

然后规划经营决策和主管部门发生冲突,最后迫不得已不仅万宝电器没有保住,他本人也不得不“出逃”

加拿大。

然后好好的万宝电器,就此再无声息。

万宝的悲剧只是开始,转过一年之后,1989年才是私营经济的倒春寒。

在清理私人经济的大潮下,王廷江蒋锡培李书福,多少后世的名人干脆将已经起步的事业“捐”

给了政府。

王廷江因此受到表彰,成了全国知名人物,续而号召起了一个名为“向王廷江同志学习”

的活动。

学习什么,自是不言而喻。

可以说,八十年代的整个社会气候,是绝不适合私人经济发展的。

不过就是这样严苛的恶劣条件下,中国私人经济却也还是成长起来了。

胡文海和他们的区别,不过是钱更多而已。

但要说这是政府没节操,明着抢钱吗?

却也不对,这是八十年代,是一个公有制占有绝对主体的年代。

人们的观念就是如此,社会上的主流声音也不同情这些失去财富的人,这毕竟是一个正在从计划经济社会挣扎出来的时代!

胡文海并不想挑战这个社会的规则,正相反,他必须学会利用这些规则。

“黄秘书,您得吧,我还是不能给国家添负担!”

胡文海一脸义正言辞,大义凌然道“国家没有钱,我这钱就是在和全中国人嘴里抢吃的,您说我这于心能忍吗?黄秘书您不用说了,这钱我绝对不能要!”

“这可不行,钱你必须要,这是中央首长的决定!”

“不能要,要了我就是民族罪人!”

“必须给,不给置于国家公信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