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解余地,对方突然泪流满面求你饶恕时,你怎么办?你会想“好啊,这会儿你无话可说,任凭我处置了吧!”
得了吧,大多数的人会说“噢,对不起,别哭嘛,我不是故意的,或许我火气大了些。”甚至更进一步道“别哭了,我答应你就是了,你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钱在桌子上自己拿去买点东西吧!”
不仅仅是女人的眼泪,男人的眼泪有时比女人的更有用。这是因为一般人都相信“男儿有泪不轻弹。”一旦哭起鼻子来,那一定会使在场的人丢盔弃甲而逃。
一家公司曾经用一年时间来解雇一位高大魁梧的领班。想要解雇一位努力工作的人并不是说句“你被解雇了”那么简单。
通常公司会经由人事部门的经理,安排职员会晤,然后解释公司的立场并介绍一些其他工作的可能选择。员工在接到暗示后,通常会自行另谋发展,甚至替公司省下一笔遣散费。
经过是这样在过去的12个月当中,人事室经理与这位领班会晤了四次。而每次都在尚未进入主题时,领班已经泣不成声了。也许他有演戏的天份,但是对这位人事经理已达到了绝佳的效果。每次经理都对公司说道“如果必须开除他,你们自己去说吧,我办不到。”就这样,领班一直在那家公司做下去。
有些政治家也常常用眼泪来收买人心。
日本国会有一次在讨论政治伦理问题时,中曾根首相为了征询日中角荣的意见而和他会晤。在谈话中,田中前首相感叹地说“我听孙子说,在学校同学们都讥笑他,所以不想上学了。我心想很难过,爷爷的错误竟要孙子来承担。”说罢,已是泪流满面。
中曾根首相看了,不禁也热泪盈眶,并立刻告诉田中“我们必须在政治与伦理间订立规范。”
敏感人士认为,中曾根首相被田中的眼泪蒙骗了。
一般的人都是感情型动物,只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所求目的就可达到。
在日本的一次国会议员选举中,有一位日中派的候选人,由于田中形象的阴影使他处于不利的形势,但仍当选了。他就是采取“我被沉重的田中事件的十字架压得透不过气来”等低姿态,以流泪的神情来争取民众的同情,而他的夫人也立于街头,向来往的行人哭诉,因此获得了多数民众的同情票。
哭或哀怨的战术,能够很轻易地动摇他人的感情。
告状求人,光哭不顶用
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无法忍气吞声时,就需要诉请有关部门或请求上级领导处理。这也是求人的情形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一张状纸或几封书信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求人者有时还得一次又一次地登门、上访,进行口头告状,因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起到书状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然而,许多求人者尽管屡次告状,但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这里,原因固然很多,但告状缺乏策略,恐怕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说女人告状比男人强,因为女人说着说着眼圈儿就红了,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听者就是铁石心肠,也免不了会动心的。
这话颇有一定道理。可是,事实上,大多数告状者都是心里有气,积郁已久,一旦有了诉说机会,总是难抑内心激动,往往情绪愤懑,言词激烈,给人的感觉倒不像是一个受害的弱者,而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强者了。
一位遭人欺凌的受害者在向某领导告状时十分冲动,口出狂言、污语,使得这位领导很是反感,因而,问题迟迟不予解决。后来,此人绝望了,痛苦不堪,几欲轻生,反倒引起了这位领导的同情与重视。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告状者都要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流下几滴眼泪。而是说,告状者在求人时,应该设法调动听者的同情心,使听者首先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