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犯错误,慢对付(2 / 2)

采取放任政策,那么下属就更无法进步了。因此,不妨将此方法做为教导下属工作时的一种参考。

(1)想法避免属下的“处罚反应”

我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此所要介绍的便是一位作家家中一段“难念的经”。

某日,这位作家的女儿非但未遵守晚上11点以前回家的约定,且在第二天醉熏熏地回来了。此时,身为母亲者便气急败坏,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女儿,并要她向父亲道歉。但是女儿只是苦着一张脸,一语不发。

这位作家瞥了女儿一眼,只开口说了一句“真蠢!”便离开了。以女儿的立场而言,她也许想在父亲说完话之后,替自己辩解,或是提出抗议。没想到父亲先下手为强,说完话立刻离开,使得她无辩解的余地。

据说,此后女儿便规规矩矩地按时返家,这位作家的作法是在女儿摆好反抗的架势时,以制止方式,使其自我反省。此法果真奏效。

关于此点,同样可用于教导下属上。以公司职员为例,有些职员在工作方面虽表现得极为突出,但是却常对他人的批评子以辩解,或推诿责任,令上司深感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告诉他“不要有那么多的意见,只要照办就行了!”或者可以请他说出心里的想法,然后征求他的意见“你以为应该怎么做呢?”

一旦他提不出意见,相信从此之后他便不再闹腾,且能积极地工作了。

如果只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予以责备“不要顶嘴!”则只会增加他的反抗心理,因而助长其“外罚”反应的行为。

(2)让属下及时纠正失误

读者可能听说过“飞镖效应”,这是指宣传方面而言。由于对方的企图不被接受,因此发出的信息就像飞镖一般,朝自己的方向突然飞回。

我们常听到有些上司唉声叹气地说“不知告诉他多少次了,但他总是充耳不闻。”或是“骂他也没用,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殊不知这可能正是“飞镖效应”。

因为,上司通常把责任归咎于对方,所以,作为下属的常常会反感。事实上,上司也应当重新检讨责备别人的方式是否得当。

其中最应加以注意的是责备的时机。例如,部属所犯的过失本来比较轻,倘若上司只是这么想“他应该党察到自己的过失了,以后再注意就可以了。”那么,时间愈拖愈久,由于工作上琐碎的事情很多,下属可能早就遗忘了;一旦上司再旧事重提时,部属反而会认为“对这点小事,他还一直耿耿于怀。”此时如果上司再加以指责,必会引起“飞镖效应”。

总而言之,对于犯小过失者,如果能在犯错误的当时,或对方尚存有记忆的初期予以纠正,他必然能坦白承认自己的过失。若等到对方犯错误的意识已经消除了再予以责备,自然容易使其产生不必要的反感。

根据某项实验结果确定,下属有小过失时,当场予以明确指责,必可提高其工作效率。根据心理学家所进行的单纯作业的失误调查研究,受测人员每隔0.7秒按一次键,由两组分开进行。其中一组提醒他们的失误,另一组则不予告知,结果显示前者的正确率高于后者,这便是所谓“即时确认”的效果。此种“即时确认”对于容易犯错误的新进人员特别有效。

“即时确认”所应注意的是,当下属犯下较大的过失时,因为自己往往有所觉察。所以,此时若毫不留情地予以责难,反而易引起下属的反感甚至会使他错过转败为胜的机会。此时,最好的方法便是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