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沙文主义,用你们中文的话翻译,就是党同伐异。”
杨士奇又提到了一个观点,本以为只存在于西方世界,没想到再深入了解华夏文化后,发现全世界都一个德行。
“它是一种不分肤色、种族、国度的心里顽疾,这类人会对自己所认同的道德观抱有疯狂的自信和盲目的自大,并试图将之强加给别人。”
“我认为是对的,那所有人都应该和我保持同一战线,凡是不认同我观点的人,都是固执己见者,是少数派,要批判打倒。”
这话陈博在之前的课堂上也听过,不过当时的侧重点是放在搜索算法上,过于优化的推荐系统让拥有相同兴趣的人报团取暖,由于缺乏思维碰撞,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一种经验主义。
杨士奇给出的切入点是宗教,他提到道德沙文主义的根源来自西方对宗教的狂热崇拜,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不同。
“另外,双重标准也是世界人民的通病,就像几十年前的西方,台面上的民主是一套标准,背地里的民主又是另一套标准,符合自己利益的就亮绿灯通过,有违自己利益的就设卡全副武装押解。”
“往小了说,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忍耐程度会更高一些,当你最要好的闺蜜爆出情感丑闻,你可能只是惋惜感慨,说不定还会去祝福人家找到更好的。”
“人是要往高处看的,追求喜欢的生活无可厚非。”
“可换做是网上某个不认识的家伙犯了同样的事,道德大棒在手的你肯定第一时间拿起键盘疯狂输出火力。”
“你当是买鞋呢,穿了几年才知道不合脚,谁跟了你真的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我看了看我们学校的名字,确定不是德云社。”陈博调侃道。
杨士奇可谓是深谙华夏文化,网络流行趋势也是颇有研究,闲时大概偷学过几手相声手艺,这假音模仿的惟妙惟肖,心境通过语气体现无遗。
“摆脱双标?做一个公平的人?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时候,出于某种目的,需要适当双标一下。”
“比方说你对象正在吐槽一部电视剧的男主,其实按道理,男女主应该是各打五十大板的论调,可你对象站在女性视角,一个劲的数落男主的不是。”
“这时候你如果一本正经地讲道理,那么恭喜你,将会喜提直男称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