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宝。 此时此刻,心情非常糟糕。 “胡哥快跑,老板娘要生气了。” “还不走,一会被留下来做压店丈夫。” “压店丈夫?我也想要,求包养!” …… 老板娘觉得自己以后要多关注国外的艺术品,不然容易走眼呀!像这次,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必须吸取教训了。 一时间,场面气氛有点尴尬。 还是老板娘自己化解“还是大兄弟你好本事,这没什么好说的,恭喜!” 胡杨讪讪一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指着物架上的另一件高仿品“姐姐,你这件也是宝贝。” 嗯? 姐姐这个称呼,大家暂且忽视,惊讶的是还有漏网之鱼。 不过,既然胡哥没有马上拿下,说明价值一般,直播间的观众这么心想。 他们不知道,胡杨本打算是一起弄走的,只是忽然冒出一个老人家,他想要捡便宜,也就没那么容易了。那样的话,还不如送老板娘一个人情。 秦老听后,皱了皱眉,深深地看了眼胡杨,然后拿起那件瓷器。 老实说,他来这个店不是一次两次,有什么货,他基本上也都清楚。手上的这件瓷器,曾经也看过,感觉看不准。 说是看不准,但在古玩界,看不准就是不看好的意思。 “秦老,能看出来吗?”老板娘紧张地问道。 不是不相信胡杨,只是觉得秦老会更靠谱,毕竟她对胡杨并不熟悉,尽管刚才的表现很出色,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 秦老看了一会,摇头“是高仿品。” 老板娘给胡杨一个白眼,暗道浪费表情! 胡杨耸了耸肩“确实是高仿品,但谁说高仿品不值钱?我这不是值一百来万吗?” 呃! 好像也是哦! 大家再次将目光看向秦老,胡杨说得没错呀!高仿品也是分很多种的,价值有高有低,珍贵的仿品,甚至比原作品更加值钱。 这种事情,在古玩界实在是太常见了。 只见,那是一件哥窑瓷器,瓷器表面布满了裂纹,却给人精致感。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039金丝铁线039“墨纹梅花片““叶脉纹“039文武片039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 之前,胡杨就和大家讲解过,“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中唯一未解谜底的瓷窑。 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 “有点像清朝的仿古瓷。”秦老看了一会,不大确定地说道。 有点像? 看来,这老头,实力也很一般嘛!直播间的观众忍不住想道。 “老爷子好眼光,这确实是清朝的仿古瓷。”胡杨肯定道。 瓷器仿烧的历史几乎与精品瓷器同步产生,宋代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文史后,仿品相继出现,宋代遍及我国南北的“八大窑系”就是在对五大名窑竞相追仿的情形下形成的。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从中不难看出清代帝王心仪宋瓷的古雅气息。 清朝时期对五大名窑的仿制具有相当规模,几乎难分仲伯,但是清朝对历史名品的仿制并非全部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了赶超前人,继承传统。 以往在收藏市场上,清仿官器只是作为点缀而已,不过近两年,因为精品难寻和收藏市场上需求的增加,清三代仿官器在拍场上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处于中庸且走势稳定的仿宋瓷,不仅有宋瓷工艺之美,又承载着清官窑的美誉,可谓是“品质与价值”兼具的保值潜力股,值得青睐。 胡杨指出好几处清朝仿造的痕迹,让原本不够确定的秦老也肯定起来。 “不错!这是清朝的仿古瓷,不过品质不算特别好,市场价也就十万的样子。”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