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爷一字一句中,说的很是辛苦。
    他既得考虑到弘治皇帝他们的接受度,又得考虑到如何介绍后世的正确之路。
    哪怕是时至今日他都不敢轻易的开展工学,尽管他知道若要大明富强则工学必不可少。
    然而工匠到底是属于“匠籍”,也就比贱籍稍微好一些。
    甚至一部分直接就是贱籍,这在秦汉前乃是未有之势。
    甚至宋代匠人地位,也没有那么低下过。
    然而前朝如此做也是有原因的,他们不希望太多的手艺被民间掌握。
    尤其是冶炼、锻造、印染……等这类,所以当时管控严厉。
    以至于匠籍的婚丧嫁娶,都被严厉管控。
    到了明朝务农出身的朱元璋,考虑到了农人却没有考虑到匠人。
    他只是延续了前朝的“匠籍”,方便管理。
    毕竟他也没有什么行政经验,完全没有考虑到匠人在推进生产工具上所作出的贡献。
    而读书人么,大约也认为这于自己有利。
    于是匠人的“匠籍”便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地位低下的职业。
    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只能是一点点的来,否则被动了蛋糕的读书人炸起来很麻烦。
    工部、各卫所州府的匠户们,稍微有点儿能耐的几乎都被挖空了。
    军械营造局存在的这几年里,如同海绵一样不断的将他们吸纳进来。
    而张小公爷另辟蹊径,让皇室和内库去负责他们就是为了避免动士大夫的蛋糕。
    但这终究是远远不够的,工学必须建立、工匠的地位也必须提高。
    “陛下之所以难以安寝,是忧心于我大明未来、是忧心于海上之危罢!”
    的确是这点,大明可以通过发展让自己强大起来。
    打鞑靼虽然困难些,可到底付出了一定代价后还是拿下了。
    而再打安南、东吁的时候,这特么跟打儿子似的两巴掌就给扇趴下了。
    如此一来,叫他如何能不忧心那未知之敌耶?!
    看似强大的两个边陲小国,曾经区域一霸都在火炮强兵之下分崩离析。
    甚至被大明如此统治,且谋算下来反复都不可能有了。
    若是那敌国有此手段……
    弘治皇帝哪怕只是想想,都会不寒而栗!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