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王亲临问行策,围炉之畔话春秋(中)(3 / 6)

明朝小公爷 贪狼独坐 13238 字 2020-03-31

sp  “汉时王族封地而乱,后收回大治!得兴!”

    “又纵门阀成害,不得改而终其国。”

    张小公爷将自己所想,娓娓道来。

    熊孩子朱厚照听得是两眼放光,不住的在宣纸上奋笔疾书。

    王守仁、唐寅、徐经……等人,则是大脑开始疯狂的转动起来。

    这算是少数他们的少年恩师,站出来给他们如此讲课的时候。

    汉之门阀、唐之节度使之祸,再到宋抑武过甚以致靖康之变坐失东京南迁残喘。

    “我皇明开国时尚有边患,永乐陛下雄才大略北征南讨之下总算承平……”

    唔……这一记马屁拍的甚好,拍的是弘治皇帝眉开眼笑。

    “然,英宗以来我皇明国力却日渐式微……”

    王守仁、徐经等人听得若有所思,仔细想来他们曾经也是如此感慨。

    永乐时的大明,海上有着三宝太监的宝船远航。

    陆上陛下亲自北征,虽然未曾讲鞑靼彻底歼灭。

    却也让他们无法造成边患。

    西南自不必说了,张家老祖张辅的英国公爵位就是从那边挣来的。

    缘何永乐陛下身后,大明就开始走向式微?!

    这话玉螭虎不说,刘健也得脸红一下。

    大明文官团体们在这其中,可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不断的试图限制皇权、限制内官、限制武将,还要限制勋贵。

    然而他们越是限制,帝国就越是式微衰败。

    从前刘健还不觉着有什么,国体尚在即可。

    可当面临着巨炮威胁的时候,他才悚然惊醒。

    惊醒的不仅仅是他,还有弘治皇帝。

    循序渐进的改革也是这个时候,才获得了弘治皇帝的鼎力支持。

    内阁、诸尚书方面则是选择了默许,再有勋贵们的支持。

    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情况。

    “《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突然听小公爷讲起《礼记》来,诸人不由得有些莫名其妙。

    但很快的,小公爷就解答了自己为何如此说。

    “夫子时选贤与能